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肿瘤科

●学科带头人:王若雨

个人介绍

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山临床学院院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组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辽宁省放射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大连市医疗软实力肿瘤基地负责人、大连市放射性粒子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荣获人民名医、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第六届中国医师奖、辽宁省先进工作者、辽宁省第九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大连名医等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

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近距离治疗与智慧放疗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参与起草专家共识、指南13部,牵头成立大连市医学会放射肿瘤专科分会。

科室介绍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是我市目前唯一利用放疗、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肿瘤的科室。其中,肿瘤放疗科成立于1962年,开展工作已有53年历史。最早在省内创建“腔内镭疗室”和中、浅能X线治疗室。肿瘤内科成立于1977年,1986年被铁道部确立为全路重点专科。1987年中国癌症基金会于我院建立肿瘤防治中心及大连办事处。2006年我院肿瘤科进行了重新组建。2007年被评为大连市医学一级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大连市肿瘤内科诊疗基地之一。2015年被授予辽宁省乳腺与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国家级放射肿瘤学规范化医师培训基地,2017年获批辽宁省重点专科,2022年被授予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2023年获批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其中,肿瘤放射治疗为特色专科,是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第九届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性粒子治疗分会第五届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近距离学组第二届副组长单位。目前肿瘤科拥有开放病床200张,医护人员120余名,硕士以上学历占80%以上,其中正、副教授19名,博士22名。是大连大学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大连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的肿瘤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按照单病种治疗原则,目前肿瘤中心由10个病区组成,分为乳腺腹部肿瘤放疗病区、头颈胸部肿瘤放疗病区、乳腺癌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病区、肺癌病区、消化道恶性肿瘤I病区、消化道恶性肿瘤II病区、介入治疗病区、研究型病区、日间化疗病区及热疗治疗病区。科室目前拥有先进的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头体部伽玛刀、术中放疗设备、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设备、CT机、X线模拟定位机及图像引导高、中、低频三种能量的微波热疗机等设备,可以开展各种先进的肿瘤放疗治疗技术,如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头-体部伽玛刀治疗、术中放射治疗、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开展肿瘤放化疗为主的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此外,拥有2000平方米独立的生物治疗与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中心的科研平台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展肿瘤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近年来,在精准医学的背景下,已开展肿瘤类器官培养、基因组检测、液体活检等前沿项目,相关成果取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辽宁省医学科技进步奖。实验室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长期合作交流,积极培养优秀的科研与临床人才,为肿瘤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了先进的开放平台。近年来,获得国家、省市级课题30余项,省市科技进步奖项1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逐步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手段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与研究平台。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肿瘤学科已成为大连地区肿瘤治疗的重要基地之一。 

肿瘤科是一个极具创新能力的团队,通过搭建高端科研平台,引进培养高端科研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14年获批为“大连市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成立“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2022年获“辽宁省放射性粒子及热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及科学实验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实验室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突出临床医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和交叉学科结合的特点,在基础研究方面致力于肿瘤类器官培养、肿瘤放射治疗抵抗的基础研究、循环血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平台的构建与临床应用。在临床转化方面,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高校及企业共同研发肿瘤近距离粒子植入治疗系统。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立项30余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专利近20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为了肿瘤综合治疗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15年开始,我科定期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恶性肿瘤多学科规范治疗高级研讨班”(国家继续教育1类学分10分),由王若雨教授及我科学术骨干主讲,同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肿瘤治疗国际国内指南的相应解读,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截止2019年该学习班已经成功举办5届,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临床医生3000余人,促进了行业内交流,为辽宁省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是肿瘤放射治疗的规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学科团队重要骨干成员分别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就肿瘤近距离治疗、肿瘤放射治疗、及循环血肿瘤细胞检测进行专家讲座或报告,获得与会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通过主办和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本学科的学术地位 。聘请于金明院士、郞锦义教授、王俊杰教授、张福君教授等国内外专家10人为本学科特聘教授,定期指导工作。贯彻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强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吸引美国MD安德森Shulin Li教授、日本金泽大学Satoru Kondo教授,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Masamichi Muramatsu教授等定期来实验室工作,打造一支与国际接轨的科学技术研究队伍。2019-2023年引进博士6人,在站博士后4人。

在临床研究上及诊疗系统构建上,团队与东北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校、医院与企业共同研发完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体系,通过与国内相关专家合作,共同编著了中国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专家共识、指南等5部,2016年王若雨教授在粒子治疗学界首先提出了肿瘤亚临床病灶的概念,改理念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国内粒子学者的广泛关注。从2016年开始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始使用3D打印个体化模板作为粒子近距离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这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团队主要负责人王若雨教授于2016至2022年连续7年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学会、及中国医师学会等重要学会年会,并做主旨报告。王若雨教授获得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颁布的“臻峰贡献奖”。团队主要骨干成员多次受邀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学会、及中国医师学会相关专业分会的年会,并做相关研究报告。骨干成员连续3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粒子专委会的学术奖励。相关研究结果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多篇。近年来,团队率先与高校、企业强强联合,目前获得专利20余项,其中自主设计的近距离治疗机械臂、治疗计划系统等目前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注,拟进行相关临床试验。

在肿瘤基础研究上基于肿瘤液态活检方法筛选并鉴定新型标志物的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策略和肿瘤放射治疗抵抗与增敏机制研究和天然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筛选。学科目前重点集中在肿瘤液态活检方法筛选并鉴定新型标志物和天然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两方面。将新创的CSV肿瘤细胞标志物与全息光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外周血肿瘤细胞的快速分类检测;明确鼻咽癌放射抵抗的分子机制以及筛选出可以提高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共发表相关SCI论文5篇,收录于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Cancer》等,最高影响因子7.791分,中文核心期刊3篇。获得辽宁省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基金1项,大连市科技创新项目1项,大连市海聚计划引智项目3项等。

近年来,肿瘤科实行单病种负责制,定期开展多学科会诊,各病房学科带头人在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均有不同的侧重,真正地实现了肿瘤患者看病“专病专治、必要时综合诊疗”,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由不同的专科的医生介入进来 。肿瘤科医生治病“精益求精”。肿瘤科设置肿瘤放疗、乳腺及生殖系统肿瘤、消化道肿瘤、胸部肿瘤、头颈部肿瘤、肿瘤介入、肿瘤研究型、肿瘤门诊、日间化疗,共9个部分,其中肿瘤放疗科参与制定中国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相关指南,诊治水平国际先进;2019年至2022年肿瘤门诊量稳步增长,年出院患者由9404增至18857人,疑难重症病例>70%,开展新业务20项。专科签约服务覆盖本地区市县、海岛官兵与居民社区服务中心。

临床医疗

建科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肿瘤综合治疗为重点的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开展了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热疗、生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等多手段的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科和附属实验室紧密联合,利用自身肿瘤治疗手段门类齐全优势,开展肿瘤预防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工作。

一、肿瘤放疗工作

分为远距离放疗和近距离放疗。近距离放射采用腔内、管内、术中植管术后放疗、敷贴放疗和组织间插植方式治疗肿瘤特点。随着放射源、后装机和治疗计划系统的发展,近距离照射的治疗范围扩大到全身各类肿瘤。我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展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从手工置源的近距离治疗到后装机的使用,经历了近距离治疗发展的历程,治疗病例上万例,治疗遍及多个组织器官的肿瘤。如脑瘤组织间暂时性插植后装放疗,宫颈癌、鼻腔、鼻咽腔、口腔癌的腔内后装放疗,食管癌,肺癌,胆管癌管内后装放疗,胰腺癌术中植管术后后装放疗。在基础实验方面,我们通过感光胶片验证了放射源的剂量分布特征。剂量曲线与距离的关系。

近来我们又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低剂量率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的近距离放疗,每年治疗200例以上的病人,开展了术中脑瘤、胸腺癌、胰腺癌术中粒子植入术,鼻咽镜下鼻腔,筛窦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彩超引导下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穿刺粒子植入术。5年来,学科率先在全国开展了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获得了一些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的资助。 

肿瘤放外照射治疗方面特色:现拥有直线加速器、X刀、图像引导头-体部伽玛刀。可开展如图像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图像引导头-体部伽玛刀治疗等一系列高端的放射治疗技术。

肿瘤物理治疗学方面特色:科室配备高、中、低频微波热疗机,在大连地区率先开展了肿瘤无创高频热消融物理治疗,通过微波加热使不同深度的肿瘤升高到一定温度,达到杀灭肿瘤的目的,还可配合放化疗应用,起到协同作用。2020年通过引进美国BSD2000适形深浅部热疗仪,该项目在肝癌、胃癌等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肿瘤内科

1.肿瘤一科(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成立于2018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研究生1名。目前有床位20余张,主要专注于乳腺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诊治。

2.肿瘤二科(消化道肿瘤1)有消化道肿瘤MDT门诊,集肿瘤内科、外科、介入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的专家团队 。

诊疗新技术:近几年在大连市率先开展了:1.全身化疗+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在实体瘤中的应用 2. CT引导3D打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利用目前全国领先的3D打印技术制作粒子植入模板 3. 微小残留DNA检测:针对早期肿瘤TNM分期的重要补充;对肿瘤治疗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定;针对肿瘤转移复发的早期预警。4.肿瘤晚期TAFI检测:对预测血栓栓塞事件的研究。肿瘤晚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栓塞事件已成为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原因。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AFI含量显著升高,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TAFI含量变化与血栓形成有相关性。恶性肿瘤患者可根据对TAFI检测,进行筛查血栓栓塞病人,并给相应干预,从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5.护理团队:开展了无痛护理、特色化疗泵及PICC置入,让患者轻松中治疗。

科室不断派出到国外、国内进行学习。掌握肿瘤治疗最新治疗方法、最新研究动态,每周科室都进行病例讨论,针对新病人、病情变化的病人及时讨论。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肿瘤三科(肺癌)于2017年12月31日成立,是以肺部肿瘤和淋巴瘤为主、兼顾其它实体肿瘤的诊断、放化疗、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抗癌新药临床研究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为特色的临床科室。科室由4名医师和12名护士组成。肿瘤三科率先开展肺癌包括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肿瘤科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治疗,还创建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为全院开展无痛化活动提供指导,此外,肿瘤三科拥有也肿瘤专科护理团队,对PICC置管术、血管通路化学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有着丰富的经验。肿瘤三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合作,在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交流协作,进一步提升科室诊疗技术。

目前肺癌诊疗一体化创新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通过人工智能影像、液体活检等辅助早诊早筛,多学科会诊行个体化诊疗,并加强患者教育、护理等,为患者提供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本科肿瘤综合治疗也将进一步向专业化深入发展,使放疗、化疗及微创治疗各具有特色,努力提高本科室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水平,而且本科室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争创一流的医德,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务,一流的学术,一流的管理,争取更大的进步。

4.肿瘤五科(消化道肿瘤2)病房位于内科楼二楼,核定床位20张,团队包括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其中二人拥有博士学位。主要收治病人及研究方向为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胃肠间质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瘤种的精准治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三、肿瘤介入科

介入治疗科成立于2008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成立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肿瘤介入治疗为特色,血管介入等技术齐头并进的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单病种负责制。擅长化疗栓塞、微波消融以及联合粒子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消化道,胆道梗阻支架植入治疗,静脉输液港植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科室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借助高新影像设备,治疗动脉闭塞,良、恶性肿瘤等方面疾病,在各种实体良、恶性肿瘤和复杂的血管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介入治疗科下设介入治疗病房、介入手术室、大连大学细胞生物临床转化中心,编制床位28张。目前共有在职人员30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8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医学博士3人,博士后2人,大连市高端人才3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民生科技攻关项目1项,市局级课题2项,院长基金6项。荣获辽宁省医学科技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3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专利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代培博士研究生4人,已毕业研究生10人,已经成为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连大学中山医院临床教学科室。



                                                                                                 更新时间:2023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