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脊柱转移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 文:骨肿瘤科 李东怡
- 摄影:骨肿瘤科
- 日期:2022-02-10
所谓脊柱转移癌就是原发于乳腺、甲状腺、肺或肝脏等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途径迁移到脊柱部位并定植在脊柱,形成新的肿瘤病灶。肿瘤破坏脊柱的骨性结构,造成脊柱骨折等,引发局部剧烈疼痛,严重有的肿瘤会侵蚀或压迫椎管内神经造成患者感觉运动功能丧失。
以前认为,原发肿瘤发生脊柱转移,患者的疾病已进入终末期,治疗上相对保守,患者被迫忍受剧烈疼痛,睡眠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近年来随着以椎体成形术为代表的脊柱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晚期肿瘤的患者在治疗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术中透视定位,用细针穿刺达到病灶椎体,通过注入骨水泥来恢复病变椎体的强度,可以明显缓解脊柱不稳及肿瘤侵蚀所导致的疼痛症状。在椎体成形术进行改进的后凸成形术是通过在病变椎体中置入一个球囊,通过扩张球囊恢复椎体的高度,由此纠正脊柱的后凸畸形,然后注入骨水泥恢复椎体的强度。注入的骨水泥可使脊柱获得即刻稳定性,并对杀灭肿瘤起到一定作用。
目前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已经成为控制脊柱肿瘤引起的机械性疼痛的常用方法。手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操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缓解显著,观察1天左右即可出院。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示意图
典型病例1
患者男,66岁,肺癌术后出现髂骨及腰4椎体转移病灶。腰部疼痛为重,夜间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近1个月自觉腰背部疼痛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入院查腰椎CT发现腰4椎体骨转移病灶继发病理性骨折。药物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经入院后综合评估,行腰4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即刻缓解。
典型病例2
患者女,38岁,乳腺癌术后出现胸7椎体骨转移病灶,胸背部间断性疼痛,口服止痛药物后疼痛可部分缓解。平日因疼痛无法长时间坐位或站立位活动。近2周自觉胸背部疼痛症状加重口服止痛药物效果欠佳。经入院后综合评估,行胸7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缓解明显,无需口服止痛药物,下地行走活动恢复正常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