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大连日报】勇攀医学高峰 护佑百姓健康
- 文:转载:2022年1月8日《大连日报》A08版
- 日期:2022-01-14
当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更是公立医院领导者肩负的时代使命。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资源,确立“1+3+N”精品学科建设目标,瞄准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加强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通过实施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来“建高峰、筑厚度”,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专科集群,以峰平谷,带动学科整体均衡发展。
作为“登峰计划”项目重点专科,骨外科、肿瘤科、肝胆外科及乳腺外科的不断创新突破,赢得了患者口碑,确立了业界地位,也描绘出了中山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高峰项目】—肿瘤科
精益求精 打造国内肿瘤医疗高地
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人类共同的“敌人”,已连续多年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人类致死的第一大疾病。中山医院肿瘤科是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科技厅肿瘤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大连市一级临床重点学科,大连市肿瘤生物治疗和基因检测重点实验室,是辽南地区唯一集肿瘤放化疗、介入、热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为一体的肿瘤学科。多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肿瘤学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的带领下,学科逐步细分为放射治疗与头颈部肿瘤、乳腺与生殖系统、消化道肿瘤、肺癌、肿瘤微创介入治疗5个亚专科,年收治病人达6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近3.5万人次,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高配置团队,一个具有国内先进的多手段综合肿瘤诊治平台。科室以高超的技术、微笑的服务,不仅得到了百姓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并逐渐成为辐射辽南地区的大型肿瘤临床治疗及研究中心。
综合诊疗模式 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特色先进技术 让肿瘤治疗有的放矢
中山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始终引领大连市放射肿瘤治疗方向。肿瘤科首创自主研发的粒子治疗智能设计和精准导航穿刺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粒子近距离治疗“复杂、费时、精度差”问题,目前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科室升级了直线加速器,使原有全身静态调强放疗技术上升级为图像引导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等高精准技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同时,医院作为“影像引导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CybeRay)治疗人体肿瘤的开放、单组目标值的临床试验”的组长单位,成功引入了国际首台完全我国自主研发的肿瘤治疗利器,图像引导头、体伽玛刀——CybeRay,实现了“可视化”的伽玛刀治疗,将设备的治疗精度提升到了亚毫米级别。并在省内率先将图像引导热疗技术单独或与放化疗联合用于肿瘤治疗,在大连市级三甲医院中独具特色。此外,2014年在国内三级医院率先开展了基因二代测序和液体活检技术,已完成25000万例测序和活检,开拓了肿瘤基因组学和动态监测的诊疗模式。无论是治疗模式还是治疗手段,中山医院肿瘤科一直引领大连地区的肿瘤综合治疗,全力以赴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未来,科室将加快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加强放疗-热疗-化疗-生物治疗联合,在肿瘤精准放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面解决肿瘤患者疾苦。
【高峰项目】—骨外科
深耕不辍 引领行业高速前行
中山医院骨外科从创科到成为国家、省、市共建重点学科,至今已经走过90多年,它见证了中国骨科医学的飞速发展,更以敢为人先的创新和不竞声华的实干精神,跻身国家先进骨科前沿,并在国际骨科医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多年来,在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的带领下,骨科团队不断传承与创新,已发展成为医疗技术精尖、治疗病种全面、科研能力高超的骨科专业团队,是综合医院中具有“骨科医院”水平的强大专科。
凝练学科特色 推进临床“专科化”发展

立足临床需求 让“大连研发”造福百姓
中山医院骨外科有着高端的科研平台。骨科实验室现有面积4100平方米,拥有层流净化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基因测序与分子病理实验室、材料测试分析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及实验动物中心等,并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具备国内一流骨植入产品的研发环境和实验条件,获批成为“辽宁省骨关节病细胞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大连市骨植入材料工程实验室”“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室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 “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生部公益项目各级科研立项70余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SCI收录论文140余篇,获得专利近4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团队一直在医用生物材料科学的前沿热点难点上不断突破,产学研紧密结合,引领了大连大学临床医学在科研、教学、医疗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取之临床,用之临床。为了让中国老百姓享受到技术更精尖、价格更低廉的国产骨科生物材料,赵德伟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新型骨植体,并进行转化应用。他们自主研制出强度更好的属于中国自己的多孔钽,打破市场垄断,作为国家“十二五”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中国和欧盟等多项专利;在临床应用角度对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的螺纹、螺帽及螺槽进行重新设计,成果已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国际上首次将自创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用于带血运移植骨瓣的固定,减少骨瓣的移位和脱落,避免二次手术取固定物带来的问题;率先将3D打印与髋关节缺失联系在一起,以多孔钽金属为原料,根据CT采取数据,模拟骨头实际缺损状况,打印出完全匹配的“髋关节”以弥补现有髋关节的缺失。未来,骨外科将致力于建设“一个目标、三个中心”,即将骨科建设成为临床技术、教学水平、科研实力领先的综合性专科为目标,打造关节治疗中心、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中心、骨植入材料临床转化中心,继续造福人民!
【高原项目】—肝胆外科
致力微创 搭建高水平肝胆疾病诊疗平台
如何在保证患者安全、达到相同疗效的前提下,用最小创伤乃至无创的方法治疗疾病是外科医生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中山医院肝胆外科作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中国胆石病防治专科医联体东北地区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辽宁省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拥有肝胆胰腹腔镜外科病区、胆石病微创外科病区、肝胆胰介入病区及肝胆胰重症病区,广泛开展以腹腔镜微创为主的肝脏占位、胆道系统占位、胰腺占位以及消化道肿瘤手术,为大连广大肝胆疑难重症病人提供了先进优质的诊疗服务。科室率先在大连开展吲哚菁绿导航荧光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手术,避免了既往传统手术需要彩超定位、开胸等繁琐的步骤,使医生能够准确定位病灶并快速完成手术;率先开展肝脏3D打印建模技术,根据CT检查获取患者数据,按照表面外侧线条呈现肝脏整体形状,用3D打印机制作成模型,再现肝脏内部的血管和肿瘤,对术前肿瘤定位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复杂肝癌手术、高位胆管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胰体尾及脾切除术等技术娴熟,均位于国内先进水平。
肝胆外科不仅重视微创外科技术的领先发展,更加注重对于微创理念的深刻理解,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科室以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子母胆道镜、胆道镜“三镜”为技术手段,以去除病灶、保留器官功能为特色,依托学科特有的国际顶级内镜设备及专业人员,在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等微创治疗中独具特色,并率先开展经皮经肝胆管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使得数百名不适合手术的胆石病患者取出了胆管、胆囊结石。
未来,学科将继续着力于“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胆胰疾病的应用”、“肝胆胰疾病的内镜诊疗”、“介入技术在肝胆胰疾病的应用”三大特色发展,解决在大连市该领域疑难杂症诊治困难的关键问题。同时建立肝胆胰肿瘤标本数据库、随访数据库、微创手术视频数据库,为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支撑,进一步提升学科在辽宁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及知名度。
【高地项目】—乳腺外科
知行合一 带动区域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