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感悟】坚守,待到山花烂漫时
- 文:郑嘉榕
- 日期:2020-02-08
2020年的春节,同往年一样,室外分外的安静,提示着大节的来临,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是,因为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破了无数人的正常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牵动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自疫情战役打响的那刻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接到疫情,周密部署,第一时间采购防护用品和药物、组建了专家会诊团队、组建了发热门诊的医护队伍并且制定了工作流程、多次的院内培训。我们呼吸一科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立即全员启动,退签了探望生病父亲的机票,割舍了年幼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放弃了与家人共享欢乐的时光,带着责任和使命,全体医护人员迅速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科主任裴复阳不仅承担院内专家组会诊工作,还承担大连市专家组的会诊工作以及医院的相关培训工作,从年三十开始至今,奔波于大连市各家医院,我院发热门诊和病房进行会诊排查工作,与王红梅护士长做好科室防控工作的同时,她每日繁频的会诊,没有假期,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负荷,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午休时间趴在办公桌上的她,让人心疼。科室副主任宋晓萍承载着对独自一人年迈父亲的深深牵挂,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样担任院内专家组会诊工作的她,承担各个科室和急诊会诊排查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科室正常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医疗质量安全,一刻不放松对重患和疑难病人的诊治工作,没有特殊的原因,她每天只能与父亲电话或者视频进行交流,党员的榜样精神在她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孙莹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同时也是钟南山院士的忠实粉丝,至今她的手机里还存着一张和他的合影,孙莹医生是第一批进入发热留观病房一线上工作的,对两周内去过武汉或者有武汉接触史的患者进行重点排查,在厚厚的隔离服下身体被汗水打湿、脸上布满勒痕,却还面带微笑,克服“害怕”,乐观向上,这就是她的坚守,无怨无悔。侯硕和肖祖琳医生,她们虽然年轻,孩子幼小,但是她们毫无怨言的投入到呼吸急诊工作中,她们不仅工作量大,还承担着很多风险,每天接诊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发热病人,不仅要诊治病情还要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恐惧,甚至有些时候还有不理解和误解,每天为随访的居家隔离的病人带去我们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牵挂。除夕夜科室还处于满床状态,在秋冬季节,住院患者以重患居多,工作繁重,病房中的王涛和王晓琨医生两个人承担了整个病房所有病人的管理工作,频繁的夜班(每隔3天一个夜班,并且下夜班也不能按时下班)及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使她们非常疲惫。疫情发生,王涛医生在第一时间退掉机票,放弃早已计划好的,回家探望生病在家的父亲,老父亲虽然遗憾,但是却给了女儿最大的支持,王涛医生积极主动报名参加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并且时刻做好出征的准备,年轻的晓琨医生身体出现不适,仍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她们不累吗?不苦吗?我知道再苦再累,她们都无惧前行路上的坎坷,只因为她们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疫情无情人间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没有人生来勇敢,只是因为他们身后有想要护佑的人。
作为内科第一党支部支委,科室护理主心骨的王红梅护士长,在驰援武汉的报名单里,她将自己排在了最前面,率先垂范,只因为她说我是党员,这也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在这场疫情抗击战里,她无时无刻不关心着科室的所有人,睡前或者是早起后,一次又一次的不厌其烦的反复的叮咛,大家一定要多休息,做好防护措施,就是这样一种家人的存在和感受,让我们护理团队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场工作中,大家踊跃报名参加武汉疫情的医疗队,她们,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用征集,直接报我,我免疫力强,体格壮,工作起来方便"“我工作经验没有其他老师高,但是我年轻,体力身体各方面都有优势,时刻准备好”“如果我不报名,我觉得自己是个逃兵”一封封请战书,虽然都是简短的话语,但是背后是莫大的勇气和信念。作为呼吸科的一员,她们时刻准备着,奔赴前线。不是不害怕,而是被需要。主管护士王学慧主动请缨作为驰援武汉的第二批人员,而护士孙巍则作为支援市六院的第四批机动队员,在保证科室工作安全的同时,还要参与疫情防控的培训,舍小家为大家,这种无私的大爱,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科室的每一位护士都时刻记得去照顾别人,却忘却照顾自己身边最可爱的人。
是什么让我们无顾亲人的牵挂和嘱托,是什么让我们毅然决然的投入这场战争中,又是什么让我们日以继夜的守护病患,是责任,是使命,是担当,让我们毫无怨言,始终坚守。我们所做的,和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愿用星星之火助燃武汉的火炬,燃起中国的希望之光!隔离病毒隔离不了我们千山万水的爱,我们在这里齐心协力,不求回报,献身而行,后方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坚守,待到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