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咖各领风骚,学术碰撞不吝赐教

  • 文:骨科
  • 摄影:宣传策划部
  • 审校:宋晓妮
  • 日期:2019-05-06

2019年5月4日上午,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显微外科医师年会(CAMS2019)的“重头戏”—《大师讲坛》正式开讲,显微外科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们尽数亮相,一场代表着国内外显微外科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堂拉开了帷幕。

钟世镇院士就配合显微外科的解剖学标本做临床基础解剖学介绍。通过介绍传统的解剖标本和人工管道铸型标本,钟院士强调人体各个部位的血管分布具有规律性和差异性,临床医生在熟练掌握解剖走形的基础上,结合外科手术需求,将手术技术精益求精。

在骶神经前根电刺激器临床应用和国产化研究上,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重点介绍了膀胱电刺激排尿技术。由于圆锥以上脊髓损伤导致痉挛性膀胱,膀胱储尿排尿功能双重障碍,他借助动物实验演示通过切断S2S4背根即膀胱完全去传入手术,使痉挛性膀胱变成弛缓性膀胱,解决膀胱储尿功能;通过电刺激排尿。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裴国献院长介绍了大段骨缺损修复策略及治疗方案选择总原则,即骨缺损5cm时通常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骨缺损伴有肢体畸形时可首选llizarov牵引延长技术,感染性长段骨缺损时首选Masquelet诱导膜技术,3D打印钛合金假体主要用于病理性长段骨缺损的修复,伴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长段骨缺损可选骨-皮(肌)瓣移植,带血供骨移植主要用于受区血供条件不佳的长段骨缺损修复。

早期显微外科尚处在萌芽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缝合材料和精细手术器械的匮乏,以及缝合技术不完善和开放手术的大创口等。世界显微外科之父Harry Buncke之子、美国Buncke诊所Gregory Buncke教授在授课中介绍了其父的多项发明创造,使得显微外科手术更加精细微创,手术技术技巧不断完善。

在臂丛神经损伤重建分类和面瘫修复的治疗技术上,2019Harry J.Buncke讲座得奖人、第九届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学会主席、中国台湾林口长庚医院庄垂庆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通过自己的临床研究工作,鼓励临床医生要熟悉手术外科技巧,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拥有敢于创造和挑战的想法,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充分融合。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进展上,赵德伟教授对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血供和医用生物材料的临床转化等做详细介绍。关于临床常见的股骨头坏死的动脉缺血期,他详细介绍了保头治疗原则及方法,包括原创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法,设计了多孔钽棒联合带血运骨瓣治疗法和采用多个带血运骨瓣联合转移技术重建股骨头等。

股骨颈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难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介绍了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应用的长期随访研究。他强调了三点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年纪越轻效果越好)、术前股骨颈的骨量(NSR>60%)和内固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做变化。

显微重建外科期刊(Microsurgery)主编、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特聘教授张峰教授回顾了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希望后辈们以史为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革创新。

显微创伤骨科首席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小林教授就生物仿生制造与工程解剖学作详细介绍。

美国重建整形外科手术专家Derek M.Culnan教授就美国皮肤烧伤和重建修复作详细介绍。通过详细病例尤其是手术相关影像资料介绍,他展示了目前美国创面修复的现状。

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更新,显微外科逐渐迈入超级显微外科新时代。2019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学会主席、国际超级显微外科学会主席以及日本东京大学Isao Koshima教授介绍了这种神经皮瓣不可见的细胞手术。

为了达到在头颈部缺损重建中的良好预后,2021年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协会主席、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Eric Santamaría Linares教授强调要充分理解治疗的挑战,借助多学科协作,通过持续性改进技术、精心规划,来获取复合自由组织移植的新技术。

关于骨微环境新型血管生成因子的潜在临床应用,澳洲和新西兰骨科研究学会前任主席、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医学院徐家科教授讲到在骨坏死、创伤性骨关节炎、PTH治疗、组织工程和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涉及。

在足跟部皮肤软组织及跟骨缺损的显微修复上,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附属骨科医院徐永清教授指出,修复的软组织需要一定的厚度,足底重建需要一定的宽度,修复的软组织需要有感觉神经,以及病人需要足跟部护理。

会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毫无保留地就显微外科领域的理论及相关临床技术的进行精彩演讲,让与会者受益匪浅,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