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网】 用国内先进医疗技术 助滨城患者恢复健康

  • 文:转载:2016-09-29大辽网网站
  • 日期:2016-09-29

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邢壮杰主任的采访,比预定的时间晚了近一个小时。他解释去其他病房会诊了,所以耽误了时间。在邢主任眼里,病人大于一切。

邢主任确实忙,采访的过程几度被打断,病人家属问询,科室医生咨询用药,邢主任都言简意赅地进行交待,语气坚定,语速有力,在他身上看出一名科室负责人的专业和负责。当被问到是否已经习惯这样的忙碌时,邢主任淡淡一笑。他说,“在20年前,我们并不忙,很多人甚至很多医学同行,都不知道我们血管外科是干什么的,那时候,这个领域几乎空白。”

1994年 成功开展下肢动脉硬化治疗 取得技术性突破

“哪儿疼医哪儿”是中国人旧有的观念,大脑的问题去脑外科,心脏和肺不舒服是胸外科,腹部疾病去普外科,骨胳有毛病肯定是骨外科,可是血管外科到底治哪里,谁也说不清楚,“我以前参加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时,主持人也常常问我,咱们科室到底是治疗什么的。”

可在大连还处于起步状态的血管外科领域,在国外却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医学技术也已经很成熟,“血管外科是个很重要的学科,只是我们认识的比较晚,但好在我们国家的血管外科现在发展非常迅速。”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中华医学会首次召开第一届的血管外科协会,成立了学科学组,标志着这个学科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可以说,血管外科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那时,也是邢主任刚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头几年,一名怀有职业梦想的新人遇到了医学行业新兴的领域,天时加上人和,邢主任和血管外科的其他同事一起投入到了这个新兴的医学领域。

“在大连,当时还没有医院专业开展血管外科的研究工作,而我们很快做出了成绩。”

1994年,邢主任所在的血管外科成功开展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在这之前,老百姓对于外周动脉的动脉硬化这种疾病甚至都没有概念,应该怎么去治疗完全一无所知,只能抱着血管堵就堵的消极态度,严重了就截肢的想法和态度。因为即使在医学层面,国内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也是很落后。

正是邢主任所在的血管科室,通过学习钻研,成功开展了人工血管及自身血管移植的方法,通过血管搭桥这种手术形式,让无数患者重新站立,恢复了健康。

2004年腹主动脉腔内治疗 紧跟国内先进医疗技术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血管外科治疗,是大连医学领域的一大步,随后七八年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直采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治疗。

“虽然大连血管外科胸腹主动脉的腔内治疗技术刚刚起步,我们当时意识到,血管外科的治疗技术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即血管外科疾病通过血管腔内技术治疗的数量和比例在迅速增加,我们要学习掌握更先进的医疗手段,必须跟上国内先进技术的步伐。”

于是,邢主任前往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进行进修深造,将国内先进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带回到了医院,这一次,他们开展了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

“这一项技术将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领域推进到了进入到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该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

如今,血管腔内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国内外血管外科疾病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技术。邢主任带领的血管外科,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技术也日趋成熟。

2006年 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技术 技术水平再次飞跃

近几年,百姓提“梗”色变,脑血栓、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患者也趋向年轻化。邢主任所在的血管外科在2006年成功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这项手术技术的实现,降低了脑血栓的患病风险,也被邢主任喻为在血管外科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邢壮杰主任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防治脑梗塞方面的意义几乎等同于冠状动脉搭桥在防止心梗方面的作用,很快,人们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熟识度和重视程度会达到冠状动脉搭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同样的高度。”

这项手术技术的开展,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再一次实现飞跃,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邢主任的血管外科在2006年被大连市卫生局评为“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成为大连市血管外科专业的唯一一个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