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以各级重点学科的强大实力提升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 文:转载:2019年4月11日《大连日报》A04~A05版
  • 日期:2019-04-1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着110多年的历史,是辽宁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之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秉承“不求多、但求精”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兴院”,着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多年来,医院在紧紧把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滲透发展的同时,整合优势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以强势学科带动全院,使得现有的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以及特色专科蓬勃发展,大大提升了医院对危急重症的诊疗水平和患者良好的就医感受。

【骨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大连市医疗名科

占据学术高地引领技术前沿

中山医院骨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地传承与创新,无论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专家实力、学科水平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骨科开放床位420张,团队成员221人,其中医生近100人,高级职称近70人,硕士以上人员占医生比例为75.6%,博士人员占比34.9%。下设12个病房,10个专业组,包括关节外科组、显微修复组、脊柱外科组、运动医学组、创伤骨伤组、手外科组、骨肿瘤组、小儿骨科组、中医骨伤组和康复医学组,配有中药制剂室1个、国家发改委“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及“辽宁省骨关节病细胞工程学实验室”各1个。

据骨科副主任郭林教授介绍,骨科坚持“单病种负责制”,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学术梯队。骨关节一科开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系列保头治疗、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进行关节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D打印多孔钽金属髋臼加盖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让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疾病的治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骨关节二科开展了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小切口3D打印技术膝关节置换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切除重建术等领先技术;脊柱外科(骨三科)开展显微镜辅助下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运动医学科(骨四科)开展肩袖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等运动损伤的关节镜治疗。创伤骨科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跟腱断裂通道微创吻合术、在辽宁省率先开展床边镇痛骨折复位术、各种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等,并率先在大连市开设了小儿创伤骨科病房。中医骨伤科开展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系列中药治疗四肢骨折。康复医学科拥有一整套包括康复机器人、水下跑台、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等先进康复设备,在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折、运动损伤等康复治疗上有着成熟的模式及技术优势。骨质疏松科作为国家“骨质疏松范化诊疗示范基地试点单位”,可针对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症实施个体化综合性防治。

医学强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力。中山医院骨科依托“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骨科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实验室面积4200平方米,总人数67人,其中固定科研人员22人、专职管理人员4人、外聘客座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科研人员35人,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41人。拥有层流净化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学实验室、基因测序与分子病理实验室、材料测试分析实验室、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及实验动物中心等,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代谢组学联合实验室,与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了“中美基因检测实验室”。近年来,骨科科研实力与临床能力同步提升,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上,赵德伟教授原创性提出“显微修复与再造”理论,研创出“带血运骨瓣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法,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在全国首创完成了中国股骨头坏死流行病学调查;在世界上首次明确提出在股骨头内的重要血供结构EAN,该理论推翻了股骨头内多来源血管分区供血的传统理论。赵德伟教授还带领骨科团队研发了具有中国多项自主产权的多孔钽金属,打破了国外公司的垄断,并原创设计了多孔钽棒联合带血运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式。在国际上首次将生物可降解纯镁金属应用于骨坏死带血运骨移植临床研究等。学科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卫生部公益项目各级科研立项70余项;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20余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600余篇,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得专利近30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自1998年开始,中山医院骨科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新技术演示,探讨国内外骨科领域的新进展。学科还承办了中国工程院膝关节高峰论坛、海峡两岸生物医用材料论坛、国际骨科高峰论坛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及骨科医师分会学组等高水平学术会议。2015年,学科牵头成立了“可降解镁植入物临床转化创新战略联盟”、2018年成立了“国家骨坏死诊疗联盟”。2018年,中山医院骨科凭借强大实力,获得了2019年ARCO年会、2019年国际生物材料交流会暨中国生物材料大会的举办权。今年5月和8月,两大学术盛会将在中国大连隆重召开。中国CFDA官员、美国FDA官员、两院院士、国内外众多材料界及医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将莅临大连,给大连市、辽宁省乃至全国骨科学、显微外科学以及新型生物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康复医学科】    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

大连市医疗名科    独特技术理念确保快速康复

中山医院在上世纪初就开展了康复医学工作,当时称为物理疗法科。2008年,科室被确立为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大连市首批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为当时大连市三甲医院中唯一一家。2009年,科室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一年后获批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是当时大连市康复医学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2012年,在大连市建设医疗软实力项目中,科室获评为大连市脑血管病康复基地。2013年,被确定为大连市首个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积极推进大连市地区康复医学质控体系的建设,促进大连市康复医学专业协调发展。2016年,科室获批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在大连市“三名”工程评选中入选“医疗名科”,成为全市康复医学科中唯一入选单位。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康复科始终走在大连市前沿领域,专业能力接轨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科室一直秉承“以病人为中心、功能为导向的完整、快速、无痛、精准”的康复理念,为患者提供独具特色的康复治疗。学科在神经康复、心肺康复、骨科康复治疗上都走在大连市前列,尤其是在我市率先开展的骨关节康复,始终保持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科室依托医院国家重点专科——骨科,创新性地提出“6+3”康复模式,即姿势评估、运动模式评估、运动控制评估、呼吸模式评估、局部肌肉平衡评估、其他评估6个评估模块,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肌筋膜系统3大整体系统结合起来的康复模式。从以康复手段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方案,在运动损伤、创伤骨科、手外伤、脊柱疾病、各种关节置换康复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将康复提前至术前,以减少术后功能障碍,从而实现快速康复;在疼痛处理方面,采用口服药物、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神经阻滞等多种手段,使患者尽量减少疼痛甚至达到无痛,真正实现骨科无痛康复。

对于康复医学而言,设备的先进程度往往取决于理念的更新速度,因此,在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能够使用到国内领先的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等速训练机、上下肢机器人、水下跑台、下蹲系统等各种先进设备,康复过程不断被量化。深厚的积淀让康复医学科的科研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十分突出。近年来,科室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及科技部项目3项,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及市局级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0余篇,国家级及核心期刊收录论文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