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商报】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运动处方
- 文:转载2016年10月10日《新商报》A13版
- 日期:2016-10-10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有机会走出去,到国内外一流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技术、服务、管理经验,他们获得的满满见识,值得大家一起分享。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Brigham & Women’s医院,在全美心脏病治疗方面一直以来排名前五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中心心脏检查治疗科主任刘利2010年~2015年间就在这座医院的心内科从事临床相关工作。在美国,从治疗到康复阶段,心脏病患者接受的是一套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刘利表示,他们鼓励患者术后做心脏康复,心脏团队会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一个康复处方,包括运动、药物、饮食、戒烟和心理五项,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医院借鉴,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
对很多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而言,并非做了心脏支架、心脏搭桥以及心衰控制后就一劳永逸,需要定期随诊和积极康复。刘利告诉记者,美国在心脏康复方面的发展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这套理论和方法非常成熟,他就在开具“运动处方”这一环节工作多年。每一位手术后的患者都要做心肺一体评估,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不同,做走步、跑步、骑单车、举哑铃等不同项目的试验。测试后,医生会根据相关数据帮助患者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打开任何一份刚刚做完心脏支架后患者的处方,都会详细记录术后1~2周可以做哪些运动、可以运动多长时间、心率监控不能超过多少次。患者不仅要检测心功能同时还要检测肺功能,医生以检测数据为依据“开方子”。美国医院的心脏团队十分庞大,不但有心内科医生为患者开具运动、药物处方,还有营养师指导患者饮食,精确计算每天、每餐摄入多少卡路里,对于吸烟的患者,还有专门团队帮助其戒烟,而对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的患者,有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辅导。
回国后,刘利将心脏康复理念和方法逐步践行。过去,在没有相关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医生只能凭经验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刘利表示,有了心肺一体评估的系统,病情需要的患者可以经过检测就可以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国内医疗资源有限,戒烟和心理辅导的工作,在对心脏中心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都可以逐一实现。此外,医院还有代谢营养科,科室之间的合作,“饮食处方”也不再是难题。记者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