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立德树人谨治教

——记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文:神经内科基地规培学员 谢丁玲
  • 日期:2019-02-11

“好老师”,即良师益友,我脑海中立马浮现的就是我的导师、神经内二科的主任——马强老师。作为科主任,他敬业奉献、创新管理;作为老师,他能够以身作则来给我们做最生动、最实际的教学示范。不管是在医德树立、临床学习、科研能力培养,还是日常生活上都予以极大的帮助。

我记得第一天入科教育的时候,马老师就告诉我们,医者仁心,当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医德。我们应该时刻端正态度,时刻为病人着想,待患如友,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马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我们。

临床教学上,马老师始终坚持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每个星期我最期待的就是他的主任查房和教学查房,每一次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对于刚入科的学员而言,神经科疾病内容晦涩难懂,而马老师总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引导我们去接受新知识。同时,老师还一直督促我们记录笔记,将临床工作中的收获与困惑记录下来,然后温习所学过的课本上的知识,实践理论相结合,知识在脑海中会更加深刻。此外马老师还对进行我们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全面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

在学生的科研思维及能力培养上,马老师也是用心良苦。他总是教导我们,作为临床医师,临床决策应该以文献和指南为准则,而不应该借鉴一些毫无科研和文献依据的搜索结果。科室对我们新入科学员进行了专业而系统的医学科研方法培训,每周定期召开学习组会,就大家对某一类感兴趣的文献阅读之后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还嘱咐我们多参考高质量的外文文献,提升专业英语能力。而在学生的课题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上他也是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实验数据必须实事求是,精确分析;论文的写作也几乎是苛刻的,多次修改到无一字多余。因为在他的眼中,科研是真实而不可亵渎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学习上,马老师是我们的导师,而在生活上,马老师又是我们的家长。工作严谨、雷厉风行,生活中却平易近人,总是对我们嘘寒问暖,“你来大连习惯这里的生活吗”、“宿舍暖气好不好”、“外出一定要注意安全,随时给我报平安”……这短短几句问候无不体现着马老师对我们的呵护,让我们异乡游子时刻能感受到父亲般的温暖。同时,马老师还会鼓励我们多做运动,他每年都组织大家一起去徒步,边走边聊,谈谈学习,聊聊生活。

记得裘法祖老前辈曾说过,“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马老师就是这么可爱而又令人钦佩的一个人。于我而言,他是我永远跟随和永远学习的榜样。老师以其一丝不苟的作风,精湛的医术,深厚的学术造诣,循循善诱的育人风格,亦师亦友亦慈父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折服。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