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名医,医院创新发展的引领者

  • 文:转载:2018年12月18日《大连日报》A15版
  • 日期:2018-12-20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卫生事业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一所有着110年历史的百年医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抓住时代机遇,全力以赴建设管理一流、人才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百姓信得过的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及大连大学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中山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医院特色的人才兴院、强院之路。在从企业医院转型为大学附属医院的转折点上,医院将人才作为推进医院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拔尖的创新人才,建设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并初步实现了百年医院的改革发展与复兴。

大道无碑,大德无形。百年医院的品牌价值,无疑来自于中山医院那些为了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医者。他们默默积蓄力量,悄然潜行,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事业,成就医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7年,辽宁省卫生计生委、省医学会和省医师协会共同组织发起的第二届“辽宁名医”评选活动中,院长、骨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副院长、影像科带头人伍建林教授赫然在榜。同年,在大连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大连市“名医名科名院”工程中,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王若雨教授、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曹铭谦教授荣获“名医”殊荣。 2018年初,中山医院引进“辽宁名医”、血液病专家方美云教授。

赵德伟 (国家名医、辽宁名医、大连名医):创新发展勇攀医学理论与技术高峰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赵德伟教授,带领医院骨科——一个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不断发展创新,奋发进取,使得医院骨科团队始终站在国内骨科技术的前沿,并在国际骨科医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地位,发展成为专科技术精尖、科研能力高超的骨科专业团队。

赵德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优秀专家;担任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际ARCO(国际骨循环学会)副主席兼ARCO中国区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骨循环与骨坏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骨科工作30余年,赵德伟教授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方面成就显著——原创性提出“显微修复与再造”的理论,研创出“带血运骨瓣转移重建股骨头”的系列治疗方法,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地推迟或避免了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关节置换。首次创建自体BMSCs体外培养,两周后回植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区的治疗方法,使股骨头坏死的生物治疗成为可能。世界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在股骨头内的重要血供结构EAN,该理论推翻了股骨头内多来源血管分区供血的传统理论,指导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股骨颈骨折保髋的成功率。自主研发新型骨植体——多孔钽金属,获多项专利。突破性研创可降解纯镁医用金属材料,受到国际材料学界重视,并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名医赵德伟的带领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专家实力、床位规模等方面均已进入国家先进骨科行列,成为综合医院中具有“骨科医院”水平的强大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