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商报】3D打印技术让肝肿瘤综合治疗更加精细化
- 文:转载:2018年11月20日《新商报》A15版
- 日期:2018-11-20
上周一,刚从北京参加“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8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归来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介入科周军主任,一进诊室就向科室团队详细询问两天前两位肝癌患者的复诊情况。原来,医院肿瘤介入科已于今年年初加入了“全国动脉栓塞治疗联合放疗治疗肝癌多中心试验”项目,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参与单位。周军主任询问的这两位患者就是经筛选合格参与治疗试验的入组患者。据周军主任介绍,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肝癌患者由于发现晚、肿瘤过大或过于弥散、高龄、肝硬化严重等原因最终无法手术,转而接受介入治疗。肿瘤介入科的“以介入治疗为主导,将多种有效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让肝癌治疗日趋精细化。
介入治疗可有效治疗“小肝癌”
周军主任表示,有肝病病史者如果每年进行体检,就可及时发现早期小肝癌。2cm以内的小肝癌,使用肿瘤物理性介入毁损手段即可解决。国际上公认其与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具有同等疗效,这种介入技术叫肝癌消融治疗。还有一种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生长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即通过动脉栓塞封堵肿瘤血管,让肿瘤“饥饿”而坏死,这种介入技术成为肿瘤动脉栓塞术,术后再联合进行消融,疗效更加彻底。直径3cm以下的小肝癌均可选择这一方法解决问题。周军主任还运用栓塞结合消融且多针同时治疗的方法扩大肿瘤治疗半径,直径5cm的较大肝癌也因此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在动脉栓塞治疗后有效结合局部精准放疗,让肝肿瘤更稳定,抑制复发和转移。
3D打印技术 让肿瘤介入治疗更精准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在大连市率先将3D打印技术与肿瘤粒子植入技术结合,周军主任运用这一新技术在针对中晚期肝癌,尤其是合并门脉癌栓患者,因治疗手段更精准,进一步提高了此类难治性肝癌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今年上半年,介入科治疗团队引入国内最新的载药缓释微球技术,用于动脉栓塞肿瘤,使疗效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肿瘤介入团队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肝癌综合治疗日益精细化,形成以动脉栓塞、消融等介入技术为核心技术,精准放疗、肿瘤靶向、中医中药、抗病毒治疗等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新模式,强化治疗的综合性与精细化,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介入科的肝癌治疗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长其生存期,对早中期肝癌患者更是有力地提升治疗的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