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到了,别忘了贴“三伏贴”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18-07-10

每年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炎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此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寒凝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和温里散寒的药物,天人相应,药穴结合,最容易拔除“阴寒痼疾”的冬病病根,这亦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渗透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进行贴敷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容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针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显著。

适应症: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对冷空气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咳嗽,体虚反复感冒人群。

禁忌症: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支气管扩张患者;肺结核、肺肿瘤患者;发热、咯血、咳黄痰患者;皮肤创伤、溃疡、感染患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孕妇。

疗效作用:止咳化痰平喘,一般无合并症者效果较好,对只在冬季发病的患者,有增强体质,预防复发的作用,是冬病夏治的一种较好方法。

贴敷方法:将药物用姜汁调成糊状,用穴贴将药物贴敷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及前面天突、膻中穴位。

贴敷时间:每年入伏开始贴敷,每年贴敷三次,每隔十天贴敷一次。成人每次贴 敷时间背部穴位2-3小时左右,前面穴位1-1.5小时左右,小儿背部穴位40-5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皮肤情况,酌情增减时间。

今年贴敷时间为7月17日,7月27 日,8月6日

贴敷忌口:贴敷之日起,忌食凉、腥、辣食物三天。

用药的局部反应

1.贴药后局部一般有热、痒、痛等感觉,如出现局部灼热、剧痛难忍半个小时即可取下。

2.药物取下后局部发红、发痒为正常反应,个别皮肤敏感患者局部可起水疱(皮肤敏感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以皮肤微红不出水疱为宜)。如出现水泡,禁止抓挠,防止感染。(水疱较小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较大水疱可用消毒过针自疱底刺破,放出疱液,涂龙胆紫药水即可。)

3.个别患者贴敷后穴位局部可有色素沉着或出现疤痕,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慎重考虑,知情同意。

预约流程

挂号中医科诊察室~中医科预约~收费处缴费~中医科办卡登记~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