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院长研制的中药获国家专利

  • 文:本站
  • 日期:2007-10-17

日前,我院赵德伟院长经过多年研究发明的“一种治疗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5102000736)。该制剂可以是胶囊剂、片剂或散剂。经药效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及病例证明,其具有补气养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血供应、疏通经络、化淤生新、加速新骨生成之功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的常见病,其病程长,致残率高。中医学认为其病属“骨蚀”范畴。目前尚无疗效确切并得到国际公认的治疗手段。本制剂的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骨股头缺血性坏死治疗,且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的中药口服剂。 

赵德伟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赵院长长年从事髋关节疾病的治疗研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领域内独树一帜,独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得到了国际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国内权威专著《现代骨科手术学》一书中被誉为“赵德伟法”。目前经他治疗的患者已达千余例,遍布全国各地。曾先后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到地学术交流,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广泛关注,系列治疗方法已在全国普及应用。

赵院长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自1990年以来,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近10部。

赵德伟院长还担任着多项社会兼职,如:国际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华裔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分会理事,亚太人工关节协会中国分会理事, 1996国际骨坏死学会亚洲委员,中华骨科学会全国骨坏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副总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委员会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等。

2005年申请“一种治疗骨股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口服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发明专利,2007年9月取得国家专利证书。(2007-10-17 本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