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导航仪借医生"慧眼"切除脑肿瘤
- 文:策划部 贺颖红
- 摄影:张家毅
- 日期:2008-03-18
近日,我院脑外科给一名罹患脑肿瘤的患者实施手术,令人奇怪的是在动刀的关键时刻,手术台上的术者、助手以及麻醉师不看手术视野却眼盯着电脑显示屏,这是为什么?
原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孙丕通教授和高宝山教授采用了神经导航技术,为患者成功切除位于大脑半球深部3x2厘米的肿瘤。据孙丕通教授介绍,过去做开颅手术,切口往往较大,刀子怎么切,切多大多深,医生的经验很重要。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送给医生一双数字化的“慧眼”。手术时,医生可以根据导航仪提供的指示清楚地了解到患者颅内的肿瘤及其周围结构,按图索骥,探针指引手术刀一点点向肿瘤逼近至全部切除肿瘤。手术用了4 个小时,比以往的此类手术缩短了2小时,因为手术损伤小,患者恢复很快。
脑深部肿瘤由于位置深,周围神经血管分布复杂,传统开颅切除肿瘤的办法是术前先行影像学模拟三维空间定位,术中通过探查发现肿瘤,这种方法存在定位不准确,手术难度大,风险大。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医生可以借助手术导航仪,在术前进行脑部检查时记录下患者的脑部结构与肿瘤的位置等情况,手术时把导航仪安装于导航用计算机上,跟踪显示脑肿瘤情况,实现对手术全程实时监控,使手术医生避免在暴露和切除肿瘤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微创”效果。由于导航仪能够精确测量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对于彻底切除肿瘤有着实际指导价值。
手术导航系统可应用于很多脑外科手术,如: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脑肿瘤组织活检术、颅内异物取出术、脑深部肿瘤的定位等,它精确的定位与引导,使医生不再盲目操作,让危险重重的手术变得安全而简单,整个手术过程一目了然,避免了手术给脑组织带来的破坏。
相关知识:(据网络信息本站整理编注)
手术导航系统是以CT和MRI等医学图象信息为基础,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工作站重建出精确的人体三维立体模型,借助于高精度光学定位系统显示与跟踪手术器械相对于病人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手术的全程进行实时模拟和监控。
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术前准确合理的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准确定位,实时跟踪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
1986年Roberts等发明了神经导航(Neuronavigation)技术,1991年美国和法国相继报道应用神经导航机器人完成脑瘤手术。神经导航外科的发展迅速,使整个神经外科手术过程处在影像学资料的实时监测和指导下,可达平均2mm以下的高精确度,保证了手术医师充分发挥显微手术的精湛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损伤完成颅内病变的切除。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颅深部组织如脑干、丘脑及其它中线附近的病变。
2.皮层下体积小的病变,如海绵状血管瘤、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3.恶性胶质瘤。借助于导航系统,确定其指导手术边界切除范围,克服肉眼不能直接识别瘤体与正常组织边界的缺陷,从而实现深部胶质瘤的显微镜下全切,可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4.神经系统活检及颅内异物取出等微创手术。
收稿日期:2008-3-18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