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报】再攀高峰: 创新 创业 创一流管理水平

  • 文:转载:《新商报》2016年12月26日A14版
  • 日期:2016-12-28

2016年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贯彻落实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医院开拓性提出以“创新、创业、创一流管理水平”的“三创”为主要工作思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注重发挥大学附属医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及职工幸福指数也在逐年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新的一年仍将从“三创”建设中获得发展奋进的不竭动力。

  A  敬业:不求多 但求精

       以创新为内核

      提升发展实力

“敬业、奋进、求实、团结”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屹立不变的精神力量。在“不求多,但求精”的理念指引下,创新成为提升医院发展竞争能力的核心灵魂。在大学和医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医院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引贤聚能,打造出一批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医院骨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急诊医学科、康复科、护理);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专科9个(医院骨显微外科、肿瘤放疗科、急救医学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口腔科、康复理疗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医院创新性地将国际JCI认证标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充分融合,建立了特色化、科学化、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各项医疗管理指标均得以持续改善。启用新门诊教学楼后,2015年医院门急诊量突破120万人次,日诊次达5000人次;年出院病人达到69000人次。5年间,出院病人数增长64.1%;手术例数增加61%,平均住院日降低1.75天,抢救病人数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三甲医院管理要求,部分学科及多项诊疗技术达到省内乃至国内先进水平。

奋进:科技兴院 以人为本

以人才培养推动学科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医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医院先后引进学科带头人37人,引进博士79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21人。享受国特贴等政府津贴7人,省市优秀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领军人才等12人。近5年来,医院多次派出医护骨干分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研修。在大连市医疗软实力建设中获1个培训中心和7个诊疗基地的建设任务;2014年成立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同等学力博士学位培训基地;2015年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博士后导师26名,进站博士后10名;2016年获批院士工作站。

医院还注重鼓励高等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及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近五年医院共获批各类纵向课题242项,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72项。医院拥有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并改扩建了1个高水平的动物中心,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

  C

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物联网及移动医疗标准规范应用验证示范单位、辽宁省教育厅智慧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大连市科技局智慧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字化示范单位”和医疗物联网示范基地,医院形成了以院内医疗、区域医疗和远程急救医疗数字化为代表的智慧医院。医院信息服务平台将临床业务、医患互动、科研支持、医院管理、区域医疗融为一体,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全面的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

以数字化门诊打造优质就诊流程,实现了APP、微信和门户网站多种挂号方式;门诊开放式药房为患者提供了全自动发药机、药品超市、诊间取药多种取药模式;门诊排队叫号系统通过候诊区大屏幕、诊室门外小屏幕显示患者就诊信息,提醒患者按序就诊,规范了门诊就诊秩序。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APP和短信功能,患者轻松掌握检查预约时间。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个人化验检查结果,也可通过自助设备打印胶片、报告及化验检查结果。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门诊输液、移动点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监测、基于“三网合一”的床边医疗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医疗废弃物管理、高值耗材柜管理、人员定位、资产定位管理。医院还创新设计出“一体化远程医疗援助系统”,致力于向基层提供服务,创建了流动急救一体车转运、救治一体化应急急救新模式,成为大连乃至全国的院前急救典范。对推动大连市乃至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在灾害医学和数字化远程急救医学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以家庭签约医生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了对居民健康数据长期记录跟踪,完成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维护及随访路径和知识库推送给院外患者全过程。医院还先后获得“国际HIMSS机构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6级”、国家卫计委“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最高级别四级甲等”等称号。同时,国家卫计委将医院确定为2015年“国家人口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试点单位(全国11家)。2016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基本完成院区整体规划及智能化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室外园林化、室内宾馆化、病房家庭化”的建设理念。

  D

  团结:“三创”工作凝心聚力

  引领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年,医院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也在通过“创新、创业、创一流管理水平”的途径扎实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了医院核心价值文化、廉洁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为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使得全院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各科室结合实际工作,创新了众多技术与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管理,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凝聚员工力量,从而提升医院整体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一年来,“三创”工作的稳步开展不仅提升了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素养,也弘扬了“创新光荣、创业崇高、创一流管理水平可敬”的实干精神和工作氛围。

2017年,医院将迎来建院110周年,面对国家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医院上下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良性循环状态。只有以更强烈的创业意识和超一流管理水平,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保障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平稳过渡。在持续上升的发展势头的加持下,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一如既往地以患者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艰苦创业,求新思变,在赢得百姓信赖的同时,也让“三创”事业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