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新商报】重视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塞发生
- 文:2015年12月7日《新商报》A22版
- 日期:2015-12-07
上周三,43岁谭先生拿着体检报告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找邢壮杰主任咨询:“报告上说,颈动脉狭窄已经达到85%了,我却没什么感觉,到底用不用治疗呢?”其实,有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疑问。面对患者的疑问,邢壮杰主任提醒,对颈动脉狭窄一定要引起重视才不会耽误病情。只有患者都对有颈动脉狭窄所防范,才能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头晕、黑蒙、肌力下降
是颈动脉狭窄加重的征兆
从患者的讲述中,邢壮杰主任了解到,去年,谭先生所在单位在常规体检项目中加入了颈动脉彩超检查。谭先生当时就查出颈动脉狭窄达50%,医生给出的建议是药物治疗。谭先生觉得自己什么症状都没有,也没有影响到生活,也就一直没治。今年单位体检再查,他发现自己颈动脉狭窄增至85%。一年之内“涨幅”惊人,这让谭先生心里没了底,才想起应该到大医院找专家医生好好看看。
经过仔细询问了解,邢壮杰主任发现,患者只是自认为什么症状都没有,实际上许多颈动脉狭窄的征兆在他身上已然出现。比如,时常头晕,患者自认为是太累没休息好所致;左眼还曾突然看不见,即黑蒙现象,虽然只持续了一分钟就好了,但眼部视力却自此变弱,患者却认为这只是视力出了问题,压根没往别的方面想。在邢壮杰主任的建议下,谭先生于次日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其头晕现象得到明显缓解。
据邢壮杰主任介绍,头晕、黑蒙、嗜睡、肌力下降等都是颈动脉狭窄加严重的表象,颈动脉狭窄严重则意味着脑梗塞风险的进一步加大。这是因为沉积在颈动脉内壁上的脂质斑块或血栓,在被血液不断冲流时可能会发生脱落,并随着血液游走到脑部将血管阻塞,卒中随即发生。临床病例中,不少患者刚开始出现的是轻微小中风,一旦没有及时治疗,几次小中风后,脑部永久性的损伤就会出现,那时悔之已晚。
定期检查早发现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预防脑梗发生
邢壮杰主任介绍说,治疗颈动脉狭窄有药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三种主要方法。国外大宗病例随访调查中,曾将颈动脉狭窄60%~99%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结果发现,手术组五年卒中风险率为3.8%,药物治疗组五年后的卒中风险率为11%。由此可见,如果患者符合手术适应症,还是以手术治疗为最佳途径。当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如头晕等症状,加之颈动脉狭窄超过50%,就应进行手术或支架植入。虽无明显症状,但颈动脉狭窄超过70%,也是手术适应症。
目前,在欧美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成为动脉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的常规治疗方法。在我国,由于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主动做相关检查的人较少,及时发现的患者就更少,因此,国内尚未广泛开展这项手术技术。
作为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自2006年起就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目前,根据颈动脉狭窄的不同特点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作为治疗手段。
邢壮杰主任提醒,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颈动脉彩超,可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情况。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家族有动脉硬化病史的“高危人群”,每年应做两次超声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2015年12月7日本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