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大连日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深化服务内涵让医疗服务更优质高效、方便快捷
- 文:2015年12月29日《大连日报》A13版
- 日期:2015-12-29
近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更高效、更方便、更快捷的医疗服务。
提高医疗软实力:让患者就医更安全
近年来,中山医院通过引贤聚能,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打造了一批重点专科及特色专科。医院骨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骨科、急诊医学科、康复科、护理);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专科9个(医院骨显微外科、肿瘤放疗科、急救医学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口腔科、康复理疗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在2012年大连市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的项目中,医院获批1个培训中心和7个诊疗基地的建设任务。2015年,医院整合优质资源,引进多位知名心内、心外专家成立了心脏中心,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诊疗中心。另外,乳腺外科、介入治疗科、妇产科、小儿眼科等特色专科的诊疗水平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医院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骨科实验室、乳腺及消化肿瘤分子标志物高通量筛选及靶向药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大连市重点实验室2个(肿瘤生物治疗与基因检测实验室、脑功能与脑疾病功能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拥有研究中心3个(骨科医学研究中心、心脏病研究中心、生物治疗技术临床转化研究中心)。
优化诊疗布局:让患者就医更方便
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大连大学附属医院新门诊教学楼于2014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7.38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分门诊,急诊急救中心(ICU),检验中心,康复中心,健康管理中心,教学,便利设施区,车库等八个区,能接纳门急诊患者5000~7000人次/日。院内地上及地下车位共计1100个,充分满足患者就诊需要。诊室实行“一医一患”,独立性、私密性强,在功能和设施上体现人文关怀。患者与工作人员分设独立通道,充分保证诊室内就医秩序井然。各楼层的指示标识从颜色和设计上,都考虑到患者的感受,标识设置醒目易懂。同时,加强对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环境整洁。
医院在门诊一楼设置社区转诊服务窗口,专人接待,专车接送。对病情较轻或慢性病患者,鼓励转诊到社区进行观察和治疗,而社区疑难症、重症患者上转至门急诊进行救治,合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
医院设立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循环内科五个科室的急诊专家诊,成为全市第一个拥有固定专科团队的急诊中心。实现了全天24小时急诊都有专科专家出诊,此举丰富了医院急诊的专科能力,为患者后续专科化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过渡诊疗。
完善就医流程:让患者就医更快捷
医生通过电脑记录、书写患者全部诊疗信息,并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为患者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了患者历次就诊信息的全程回顾。患者基于自助设备、智能手机、健康门户网站等多种手段获取个人诊疗相关信息。病历、医嘱、诊疗过程文书记录、检验/检查报告、电子申请单等均已实现无纸化,有效遏制了资源浪费,缩短了打印耗时,还环保于社会,还时间与患者。
门诊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集合窗口预约、电话预约、APP掌上医院预约、微信平台预约、自助机预约、医生工作站诊间预约、远程医疗系统预约、健康管理中心预约、高清电视预约等9种预约方式,全部普通诊、专家诊号源提前7天公开预约,提供分时段预约,充分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医院应用自主研发的预约短信提醒平台向患者预留的手机号码统一发送就诊提醒短信,以提高预约率。
医院门诊各楼层均设有挂号、缴费窗口,同时设有多台自助挂号、缴费机等,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自助机支付,减少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有效缓解“三长一短”现象。医院设有三种取药方式,一是在持卡至门诊药房指定窗口取药,药师已根据电子处方内容预先摆药等候患者取药,变“人等药”为“药等人”。二是患者可在开放式药房自选取药,三是利用气动物流系统,直接在护士站取药,大大缩短患者排队取药等候时间。
门诊检验实现了2小时出报告;大型设备检查上午检查,下午出报告,进一步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同时,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胶片及报告、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通过医院官网、APP掌上医院、微信平台、门诊LED屏、自助查询机、门诊就医手册等多种途径告知医院就诊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APP掌上医院、微信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提供多种形式的缴费查询服务,收费透明化。
延伸护理服务:让患者就医更优质
医院病房已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目前重点在门(急)诊、手术室逐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延伸护理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的入院到出院后的全过程。
开设造口门诊、PICC门诊、腹透门诊,糖尿病护理门诊、PAC门诊等护理专科门诊,为患者解决护理难题。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平台,设计研发护理管理系统和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完成了护理人员电子档案管理、护理记录无纸化管理、护理质控、门、急诊系统管理、智能决策支持新系统等,实现了口服药、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标本采集、皮试、医嘱执行、手供一体化等护理流程及管理系统的全闭环管理,充分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发挥信息优势:
让患者就医更高效
2014年医院信息化系统先后通过了国际HIMSS机构组织的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6级、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分级评价五级、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组织的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掌上医院”项目获得了第一届“医疗软件微小化创新大赛”特等奖。这一项项的成绩都标志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准,已走在国内的前列,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利用以服务患者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门诊输液、移动点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生命体征自动采集监测、基于“三网合一”的床边医疗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医疗废弃物管理、高值耗材柜管理、人员定位、资产定位管理。通过有效的病人识别、有效地医护流程、药物的使用安全、正确的手术及部位,实现了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用法、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用在正确的患者身上;通过条码、RFID和移动计算技术追溯到每个手术器件、追溯院内感染的所有环节;通过集成生命体征采集传感器的RFID标签实现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全过程监控和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三网融合(有线网、无线网、物联网)”保障医疗安全;为依托物联网基础架构,推出可视化的医疗设备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医院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效益。医院通过健康管理、院内诊疗和随访管理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形成全程、全方位医疗健康闭环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健康云管理平台,实现健康数据监控与管理、健康评估与干预、健康服务包应用管理;居民通过可视电话、APP(医患沟通平台、专科化健康管理、健康档案病历夹)、紧急呼救系统、健康门户、可穿戴式健康设备等模式,实现对居民健康数据长期记录跟踪,完成社区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维护及随访路径和知识库推送给院外患者全过程。另外,医院成立区域检验中心。利用数字化手段,与市内四区530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联网,为辖区百姓提供大型检查、医疗检验等服务,让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下沉。医院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结题,作为实施示范县的长海县,十万海岛居民受益。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增加包括磁共振在内的数字化医疗设备20余台套,价值约1500余万元,投入远程医疗系统设备共计610余万元,帮助成立病理科填补了长海县医院空白,使当地百姓足不出岛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诊疗。医院与西班牙OMFE公司合作研发的中国第一台世界级水准集手术、监护、远程医疗等功能的移动应急医疗车,构建了城乡统筹的新型医疗协同服务模式,创建了流动急救一体车转运、救治一体化应急急救新模式,成为大连乃至全国的院前急救典范。目前该车定期到北三市的偏远农村进行义诊、手术,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注重细节服务:
让患者就医更舒适
近年来,医院按照宾馆式、园林化标准,完成了整体就医环境的改造。同时,着眼于细节管理,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了宾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营造了和谐的医患氛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为患者提供宾馆化环境。医院设有门诊教学楼、外科住院部、内科住院部、妇产科住院部等四大功能区。实现了“室外园林化、室内宾馆化、病房家庭化”的建设理念。院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做到一步一景,鲜花、草坪、绿地、水池与相应的高低林带,组合成绿化、净化、美化、香化的花园式医院,并在相应地点设置配套的亭榭、桌椅、喷水池、户外电视、休闲广场等设施,供病人户外散步、休息、观赏、健身之用。文化碑、文化基石、医学人物雕像建筑时时激励医务人员不断奋进。室内环境设计注重舒适安全,医院为无障碍医院,全院地面无障碍通行。卫生间内设有紧急呼救电话、轮椅蹲位、扶手等,不仅为残疾人和行走不便的病人提供方便,更有利于争取时间抢救危重病人。就诊大厅通透明亮,布局合理,标识清晰。住院病房取消大病房,改为安静、舒适、趋于小型化、智能化、家庭化的病区,每个房间均配有单独卫生间,减少住院病人的陌生感,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服务。设有综合服务台和商务中心,备有轮椅、老花镜、针线、开水、一次性水杯、市区地图、报纸等方便病人使用。设有方便门诊,免费挂号,为需开药的复诊病人或需要医疗咨询的病人提供方便。对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的患者,医院国际医疗部工作人员可为其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为每一名住院病人过生日。会在病人生日当天,为患者送去鲜花和有院长签名的生日贺卡,充分体现一种家庭化、亲情式的温馨服务。为患者提供便捷化服务。医院便利设施充实,免费WIFI院内全覆盖,设有餐厅、咖啡厅、面包房、超市、假发店、鲜花店、理发室、洗浴中心、健身房、电影院等等,充分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多样化生活需求。为患者提供人文化服务。在全国首创将新华书店引入医院,是市内医疗书籍最全的书店,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读书和消磨时间提供了场所;筹建完成院史馆,建成医院文化教育基地,为患者提供一个了解医院,品读医院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
2015年12月29日本站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