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囊”解决肩关节的“大问题”

  • 文:骨四科 曲振安
  • 审校:邢露
  • 日期:2025-03-20

2025年3月13日,我院运动医学科刘长城主任医师团队,为一例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成功实施了北中国区首例肩关节镜下肩关节可吸收球囊植入术。

近年来,肩关节球囊植入术被医学界公认为一种新的肩袖治疗理念,尤其适合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其原理是在肩峰和肱骨头之间植入可吸收球囊,减少肩峰下摩擦,限制肱骨头上移并辅助肱骨头滑动,从而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恢复肩关节生物力学功能。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使用自身组织移植物,手术操作简单,且术后肩关节功能能够恢复至损伤前85%及以上水平。这一治疗方式已在很多国家及地区累计治愈患者6万例以上,具有微创、高效、经济负担轻等优势。

“能睡着都成为一种奢望”。78岁的S女士在过去4个月因摔伤至右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MRI(核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右肩关节不可修复性巨大肩袖撕裂且出现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回缩现象,查体患侧肩关节活动度较健侧明显受限。针对S女士的情况,刘长城主任医师及其团队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精读以及对患者个人情况的考量,开展MDT术前讨论后,刘长城主任医师创新性提出了使用“肩袖修复合并肩关节可吸收球囊植入术”这一术式,为患者进行治疗。


术中,镜下对撕裂的巨大肩袖先是利用缝合桥技术进行修复,然后再植入球囊,更好的恢复肩关节力偶的平衡,通过球囊的植入避免了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摩擦,避免了关节进一步老化,而撕裂肩袖的缝合使得球囊更加稳定,两者相互协同促进,真正的做到了1+1>2。

   

肩峰下球囊植入术在我院的成功开展,不仅是北中国区相关技术零的突破,更是医疗惠民的生动实践,为相关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刘长城主任医师介绍,与传统的反肩关节置换或补片重建肩袖技术相比,球囊技术拥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以及患者可以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等优势。同时,球囊在术后1-2年自然降解,安全性高。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及推广,深化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努力做到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大的功能恢复理念,帮助更多的患者重拾健康关节。

出诊专家:

刘长城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博士。临床工作20年,擅长运动医学相关疾病的诊疗,如:肩关节镜手术、膝关节镜手术、髋关节镜手术、踝关节镜手术、肘关节镜手术等。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二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