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了解您的肺功能
- 文:呼吸一科 王晓琨
- 审校:邢露
- 日期:2024-11-25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并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慢阻肺规范化诊疗与全病程管理的推行,2019年我国慢阻肺死亡率虽然显著下降,但发病率和患病率不容乐观,分别增加了61.2% 和67.8%。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意味着更多慢阻肺患者将从中获益。
慢阻肺有哪些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典型症状,早期仅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甚至发生于日常活动和休息时。
慢性咳嗽:常为慢阻肺的首发症状。晨起咳嗽明显,夜间可有阵咳,少数可仅咳嗽不伴咳痰,甚至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通常痰为白色泡沫或黏液性,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转为脓痰。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胸闷和喘息,此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异性症状,常见于重症或急性加重患者。
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哪些人易患慢阻肺?
慢阻肺早期可以没有临床症状,那么就需要完善肺功能检测来明确有无气流受限。因为肺功能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评估慢阻肺的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监测、预后及治疗反应评估中最常用的指标。
以下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肺功能检测来发现有无早期的气流受限改变:
1. 长期大量吸烟或长期接触“二手烟””的人群;
2. 幼儿时期曾反复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3. 直系亲属中有慢阻肺家族史;
4. 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群,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5. 经常大量油烟暴露接触或接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人群。
大家可以参照表1进行自我筛查评分初步判断自己是否为高危易患人群,同时如果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也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
得了慢阻肺,我们该怎么办?
戒烟:戒烟是所有吸烟慢阻肺患者的关键干预措施,应该强烈鼓励和支持戒烟。健康教育、督导戒烟等方式可降低慢阻肺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针对职业暴露,建议患者在条件许可时避免持续暴露于潜在的刺激物中。有效的通风、无污染炉灶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燃料烟雾暴露。
药物治疗: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其疗效好而副作用小,慢阻肺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律吸入药物,以确保按时按量正确规范地进行吸入,从而减少急性加重期的发作次数,提高自己的肺功能。
肺康复训练:呼吸康复训练可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后4周内的再住院风险。规律的运动训练是呼吸康复的核心内容。运动方式分为有氧训练、阻抗训练、平衡柔韧性训练、呼吸肌训练等。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阻抗训练方式通常包括器械训练和徒手训练,器械训练主要包括哑铃、弹力带、各种阻抗训练器械,徒手训练采用抗自身重力方式如深蹲、俯卧撑等;常见的平衡柔韧训练包括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呼吸肌功能下降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气促的常见原因之一,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肌耐力训练。
家庭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可以提高静息状态下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存率,对运动能力、肺生理和精神状态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住院需求和病死率。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相应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慢阻肺患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在慢阻肺中,尤其是年龄>65岁的患者,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其他病情情况下,在保证每日热量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例如鱼、蛋、肉、奶等食品。同时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维持身体健康。
如果您已经确诊为慢阻肺,可以通过表2进行自我管理以提升肺功能,减少疾病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管理内容
慢阻肺的危害不容忽视,要正确认识慢阻肺,接受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