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藏!婴幼儿湿疹预防与护理!

  • 文:儿科
  • 审校:邢露
  • 日期:2024-11-14

天气逐渐变得干燥,许多宝宝容易出现湿疹问题,反反复复,用药就好,停药就复发,今天美小护和家长详细聊聊婴幼儿湿疹的相关知识。

定    义

婴幼儿湿疹(又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疾病,易反复发作。

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瘙痒和水泡等症状。

湿疹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食物、感染、药物、空气中的挥发物以及精神因素等。

临 床 表 现

婴儿期

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以出生后2个月以后为多。

皮损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为主,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瘙痒剧烈。

儿童期

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或直接发病,多发生于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瘙痒剧烈。

青少年与成人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

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瘙痒剧烈。

诊 断 标 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姚氏标准)

瘙痒。

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屈侧皮炎)或不典型的形态和部位同时伴发干皮症。

典型的湿疹样皮疹

发生在非屈侧部位(头皮皮炎、眼睑湿疹、乳头湿疹、外阴湿疹、钱币状湿疹、指尖湿疹、非特异性手部或足部皮炎/特应性冬季足、甲或甲周湿疹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湿疹样皮疹)。

非典型湿疹样皮疹

单纯糠疹、唇炎、耳下和耳后/鼻下裂隙、痒疹、汗疱疹、丘疹性苔藓样变异。

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病程。

同时具备以上3条即可诊断特应性皮炎。

治   疗

一般治疗

合理洗浴,避免过度洗、烫。

外用保湿润肤剂,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特别是沐浴后。

改善周围环境,避免各种机械、化学刺激,避免过度干燥和高温等刺激。

控制环境中致敏物,如尘螨、花粉等。

发病期间避免食辛辣和致敏物明确的食物。

避免过度搔抓和刺激皮肤。

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

糖皮质激素

如氢化可的松、曲安奈德等,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当皮损控制后,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直至停药。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推荐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

抗生素

如夫西地酸,可减少细菌、真菌繁殖,避免加重病情。

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物

用于特应性皮炎瘙痒的辅助治疗,特别是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患者。

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重度特异性皮炎患者,且对常规疗法不易控制者,使用时间多需6个月以上。

糖皮质激素类

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此类药物。对于疾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可短期使用。

当病情控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避免长期应用。

护   理

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或天然纤维材料制成的衣物,避免各种机械刺激和化学物质刺激。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烫洗或过度清洁皮肤,洗完后及时擦干皮肤,涂抹保湿润肤剂。

避免用力搔抓皮肤,防止感染。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控制环境中的致敏物,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

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负面情绪。

患者应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

预   防

穿舒适棉质衣物,出汗及时清洗,洗浴后勤涂保湿润肤剂。

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物或易产生过敏的食物,必要时查找过敏原。

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减少婴幼儿出现过敏。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避免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致敏原。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和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