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近视不当事儿 当心高度近视成致盲源头

  • 文:转载:半岛晨报
  • 审校:邢露
  • 日期:2024-08-13

“孩子班级上没有几个不近视的,近视了也不用当回事儿是不是?”“近视进展了不就是眼镜度数高一些嘛。”“近视可以做激光手术,高度近视怕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小儿眼科主任孟祥俊就感到既无奈又着急。暑假期间,她几乎每天都要接诊几例高度近视的小患者,暑期本是孩子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好时机,可由于用眼习惯不好,不少孩子近视度数反而大幅度加深了。她表示,近视可防可控,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将为各种眼病埋下隐患,成为致盲的源头。

近视的危害不只是看不清

不少人认为,近视就是戴个眼镜,度数长了换个眼镜,等孩子长大了做个激光手术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

孟祥俊主任介绍,门诊中经常遇到有这样想法的家长,这个观念十分可怕。眼科界探究的结果发现,近视一旦发展至高度近视,青光眼发生几率高14倍,白内障几率增加3倍,所以高度近视,是致盲性的眼病之一!

“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近视的防控,要把近视当成一种疾病来看待和管理。”孟祥俊主任提示说,虽然近视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延缓或避免高度近视的发生。此外,大家应该认识到,近视手术只是解决了视力问题,高度近视引发其他眼病的隐患仍然存在,所以一定要重视近视的防治,科学管理,有效控制。

孩子不近视也应定期监测

在各大小学里,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简单的体检和视力检查,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只要学校的视力检查结果是正常的,就不会再给孩子安排视力监测。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可能让孩子的视力“偷着”下降却不自知。

“很多家长有个常见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孩子视力是1.0,不管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也不管眼轴长短,都认为是视力正常。”孟祥俊主任介绍说,好的视力不等于视觉健康。视力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很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但评估是否近视的标准绝不能仅依靠视力,还要结合散瞳验光和眼轴的数据,同样曲率情况下,眼轴越长,近视度数就越大,眼球壁就越薄,眼球血供就越少,眼底的健康状态就越差,所以防控近视和监测眼睛健康一定要定期监测眼轴及屈光度变化。

孟祥俊主任介绍,对遗传因素,散瞳验光查远视储备、饱和视力检查、角膜曲率及眼轴监测,学习习惯和环境等综合评定方法,可以初步预测近视,从而进行针对性地防治。所以,建议孩子在三岁左右就应该到小儿眼科建立眼档案,学龄期的孩子,根据自身情况,3至6个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及时发现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专业小儿眼科 搭建一体化诊疗平台

历史需要沉淀,经验需要积累,对于一个临床学科来说,底蕴也是学科发展水平必不可少的因素。记者了解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小儿眼科成立至今已经走过20多个春秋,在业界和广大患者群里都享有较高盛誉,目前年门诊量达两万人次以上。

记者了解到,作为小儿眼科带头人,孟祥俊主任是医学博士,辽宁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从事眼科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小儿眼科斜视、弱视及屈光不正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致力于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的普及工作,并将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引入到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中。

孟祥俊主任告诉记者,小儿眼科对各种小儿眼病都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拥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小儿弱视治疗方面,科室拥有大型偏振光3D视觉训练系统设备及3D网络家庭模拟软件,采用VEP指导下的个体化、量化、综和法进行治疗。在斜视治疗方面,采取手术、贴压三棱镜矫正及各种屈光学方法矫正各种常见斜视及复杂疑难斜视。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采取低强度红光、角膜塑形镜、视功能训练等个性化方法控制青少年近视,并积极开展儿童近视眼的前期预测及防治科普。科室给患儿建立完整的屈光档案,监测患儿屈光状态变化,多种先进的治疗方式使近视、弱视、斜视等儿童眼病的防控与治疗具有更多、更优的选择。

“为了满足广大学生暑期看眼睛的需求,我们小儿眼科门诊实行无休制,周一至周日全天都安排专业的医生出诊,大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就诊时间。”孟祥俊主任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