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支气管里的“肉球”

  • 文:呼吸二科 陶霖、刘唱
  • 审校:邢露
  • 日期:2024-05-24

58岁的王先生近两年来活动后胸闷、气短,且症状逐渐加重,已经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了,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我院呼吸科就诊。完善胸部CT提示右肺支气管内可见圆形肿物,若肿物逐步增大完全阻塞管腔。幸好来得及时!如果再拖下去,王先生下一步可能会面临右侧肺叶不张的危险。

我院呼吸介入张黎川主任团队随即决定给患者实施气管镜下电圈套器肿物切除手术。随着气管镜进入患者的右侧气管,一个圆形肿物映入眼帘,通过电圈套器对肿瘤进行套扎,肿物顺利切除,最终气道再通。术后王先生无不适症状,胸闷气短症状完全消失了,病理结果回报为“错构瘤”,王先生目前已顺利出院。


左图为术前胸部CT,右图为术后胸部CT


术中可见圆形肿物


左图为术中ROSE所见   右图为术后病理

张黎川主任介绍,肺错构瘤是肺组织因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瘤样畸形,多数为良性,恶性仅占0.5%左右。肺错构瘤多发于40—60岁人群,右肺多于左肺。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取决其发生的部位与管腔阻塞的程度,可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喘鸣、呼吸困难等,肿瘤稍大时,可引起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对于无症状的肺错构瘤可随访观察。

既往常采用切开支气管壁行瘤体摘除术,创伤大,费用高。现今气道介入逐步成为治疗气管内错构瘤的主要方法,气道介入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微创式、患者易耐受、并发症少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