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胃石症的罪魁祸首,除了山楂、柿子,还有它

  • 文:消化内科
  • 审校:王敬贤
  • 日期:2024-02-04

近日60岁王阿姨因"心前区不适3天"就诊于我院循环科门诊,自诉心前区针扎样疼痛,阵发性加重,无明显胸闷气短,完善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完善腹部CT提示可见胃内混杂密度,考虑胃石,大小约6.4*4.4cm。

阿姨不解“我平时胃不是太好,饮食很注意了,孩子告诉我不能空腹吃山楂,柿子,我都不吃这些东西,怎么会得胃石呢?下一步我该怎么办呢?”

循环科医生直接联系了消化内科会诊医生,第一时间收入院治疗。阿姨不能耐受正常胃镜下诊治,在麻醉科协助下,入院当日即刻无痛胃镜下碎石治疗,治疗过程顺利,术后辅助予以促进胃黏膜修复+通便+碳酸氢钠口服等对症支持治疗,阿姨的胃区不适症状很快缓解,次日顺利出院。

术后为了避免阿姨再次“胃结石”发作,再次追问其近期饮食情况,阿姨反复强调她饮食很注意的,反复追问下得知,阿姨听别人讲“黑枣”对身体好,所以特意买来,近期每天都服用10几颗黑枣。殊不知“黑枣”又名“黑柿子”,属于“柿科”,含有大量鞣酸成分,空腹食用易形成胃石,原来罪魁祸首就是它,这才恍然大悟。

    

何为胃石症

胃石症又称为胃结石,是因进食某些植物成分(如柿子、山楂、黑枣、糯米等)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因为其坚硬如石而得名。

胃石形成机理:由于生柿子、山楂、黑枣中含大量的称之为鞣酸的东西,在胃酸作用下,鞣酸与蛋白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积于胃中,同时果肉中还含有果胶、树胶,其遇酸也可发生凝结,并将果皮、纤维及食物残渣胶着在一起形成凝块而形成胃石。

得了胃石症会有什么症状呢?

体积小的胃石,可能没有什么症状,随着胃肠的蠕动,顺利地排出体外;但是如果是体积大的胃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可以出现上腹胀满、恶心呕吐、上腹痛,还可以有食欲不振、反酸、烧心,严重者出现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穿孔、肠梗阻等。


胃石症要怎么治疗呢?

药物治疗

可先予碳酸氢钠+质子泵抑制剂口服5-7天,改变胃内酸性环境,有利于胃石的裂解,也可使其软化,便于粉碎;胃动力药物可促进已破碎的胃石排出。也可应用可口可乐治疗植物性胃石,效果不错。

内镜治疗

常用的有活检钳、异物钳、异物篮、圈套器等碎(取)石法,粉碎后的胃石,小的可自行排出,大的需从胃内取出,以免排入肠道后引起肠梗阻。同时镜下可以注入碳酸氢钠,帮助剩余的胃石溶解。其他还有激光碎石、引爆碎石法、热探头碎石法。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并发症,出现胃大量出血、穿孔、肠梗阻的患者。

温馨提示:勿自行诊治,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如何才能享受美食,避免胃石呢?

1.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或黑枣等。

2.避免酒后、饮茶后吃柿子、山楂或黑枣等。

3.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群应避免吃上述果品。

4.胃动力差、胃排空延迟老年人及小儿应避免吃上述果品。

5.避免高蛋白饮食前后吃上述果品。高蛋白饮食如:海鲜(螃蟹、虾等),禽畜肉(牛肉、鸡肉等)及奶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