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中医养生】立秋时节,养生之时
- 文:中医科 于 强
- 日期:2023-08-10
2023年8月8日,农历六月廿二2点22分41秒。“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故曰立秋。
从立秋后秋风已经开始发动,夏天的景色逐渐变换,清风吹来,树木开始落叶,秋天就要来了。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一、立秋·民俗
1.立秋时节贴秋膘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虽然谓之“秋”,但立秋却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 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如红烧肉、白切肉、炖鸡、炖鸭等。
2.晒秋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
3.啃秋瓜
所谓的“啃秋瓜”,指的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因为立秋前后天气依然濡湿潮热,所以,在这天吃西瓜。
不仅能够防暑降温,而且西瓜所富含的营养成分,也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李时珍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写道,西瓜不仅可以“消烦止渴,解暑热”,而且能够“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
二、立秋·养生
立秋开始,各地气温会逐渐由热转凉,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空气湿度小,此时养生的原则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
1. 祛暑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白天气温仍较高,在饮食上还是应坚持祛暑清热。立秋前后,适当吃些瓜,有清热、利湿、消暑的作用,丝瓜就很好,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炒着吃或做汤都很好,还有利尿凉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经过暑热的夏天,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过于寒凉的食物要少吃,以免伤及脾胃。
2. 健脾
中医认为,在气候炎热之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而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喜欢吃大量的凉食冷饮,更容易伤了脾胃。如此一来,等到天冷时寒邪就容易趁虚而入,人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腹痛、腹泻、怕冷、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所以在长夏期间一定要注意健脾,不可以松懈。
健脾胃可以用茯苓,其性平,味甘淡,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平时可以用茯苓和大米一同熬粥喝,而对于上班族来说,用茯苓泡水代茶饮会更加方便。除此之外,山药、白扁豆、陈皮这类食物也有健脾胃的作用,可以搭配着食用。
3. 润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的气候易伤肺,容易产生肺部不适,因此要加强调养。不过此时属于温燥,只需要清补。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中有一个方子,叫五汁饮,用麦冬15克,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后滤渣取汁,然后取适量的梨、藕、荸荠、鲜芦根榨成汁,混合在一起饮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润燥作用。当然,此方因人而异,最好遵医嘱再用。
同时,建议大家不吃或少吃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多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4. 护发
这时有人会感觉头发掉得比之前要多,这属于季节性脱发,是自然界的规律。建议平时洗发的水温不宜过高,根据自身发质选择合适的洗护用品,含有天然营养物质的洗发水可以起到润发护发的作用。
另外,立秋以后天气会更加干燥,年轻人皮肤的分泌功能旺盛,可能影响不大,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自身油脂分泌功能下降,在秋天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建议大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护肤品滋润皮肤,提高皮肤的防护功能。
虽然已经立秋,但此时除了秋天的“燥”,还兼具夏天的“热”,所以自我保养时,这两个方面都要格外留意。
秋季,天干物燥,人们容易感到烦躁,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一定要保持开朗的性情,让自己快乐起来,多和别人交流,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预防因进入秋季时节产生抑郁的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