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内镜下清除脑内血肿

  • 文:神经外二科 杨秀宝
  • 摄影:神经外二科
  • 日期:2023-04-20

 患者王女士,59岁,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嗜睡9小时,来我院急诊就诊。当时值班医生发现患者处于嗜睡状态,呼唤后勉强睁眼,不能回答问话,并伴右侧肢体瘫痪。急诊查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量大于30ml,左侧脑室受压变形……紧急请神经外二科会诊。

神经外二科主任常庆勇通过查体及阅片后诊断,患者出血量大,并伴有肢体活动障碍,考虑患者为左侧优势半球脑出血,选择创伤更小的开颅手术方式给予清除脑内血肿,尽可能的保护脑组织,以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相关工作准备就绪,手术开始。神经外二科杨秀宝医生凭借精湛的技术,在微创小切口一次性内镜扩张导管下清除患者脑内血肿,1小时的“抽丝剥茧”,清除血肿40ml左右,功能区脑组织未受破坏及骚扰,术后脑搏动良好。术后2小时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神志转清,就可进行简单问答了,术后一天,患者问答自如,右侧肢体肌力恢复,目前已顺利出院。

 据介绍,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率高,并且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相当部分出血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通过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效果。但根据临床实践表明,大骨瓣开颅手术对脑组织损伤大,导致术后脑水肿明显及恢复时间长等。

当前国内外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大骨瓣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血肿清除率高,但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相对较多。血肿抽吸及钻孔引流术,虽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血肿清除率相对较低。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术,缺点是神经内镜价格昂贵,配套的显示器为专用设备,携带不方便,手术操作空间小、止血等专业技术要求高,但优势明显。

小切口一次性内镜扩张导管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属于微创,创口小;内镜的可视功能可以实现“无视野盲区”,且具有一定的放大功能,可以清楚的分辨出责任血管,术中有效止血,做到一次手术血肿尽全清楚;应用组织扩张导管下的镜内操作,减少对导管周围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并减轻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可以迅速地恢复颅内正常压力,尽快恢复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手术时间操作简单,术中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适应症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