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首例硬质支气管镜

  • 文:呼吸二科 唐潇潇
  • 摄影:呼吸二科
  • 日期:2023-03-16

患者周先生,57岁,既往身体尚可,近半年前出现咳嗽、白痰,逐渐加重,时有痰中带血。在外院行肺部CT,考虑肿瘤性病变伴远端阻塞性肺炎可能;支气管镜下右中叶管口可见新生物,致管腔明显狭窄;病理示鳞状细胞癌伴肉瘤样分化;PET- CT提示肺部肿瘤,并存在肝内FDG代谢增高灶及右后第10肋骨质破坏伴FDG代谢增高。

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更糟糕的是周先生的肿瘤进展的还比较快,辗转几个医院后,为寻求进一步救治,周先生于2023年3月3日来到我院。


右中间支新生物几乎完全阻塞管腔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张黎川充分详细地了解病情后,带领团队与姜万维副院长及王庆辉主任的麻醉二部团队反复沟通、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对该患者进行全麻下经硬质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在做好充足的术前评估及准备、细心定制详细的救治方案及各种应急预案后,在麻醉二部团队的鼎力协助下,张黎川主任快速、顺利地完成了硬质支气管镜插入,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呼吸道保障,并联合电子支气管镜发现新生物几乎完全阻塞了右中间支气管。张主任娴熟的应用电圈套将肿物部分消除,使右肺下叶支气管完整清晰地暴露,最大限度的挽救了患者的肺功能,为患者的后续肿瘤治疗争取了时间和机会。为了更好地消融、止血治疗,还首次使用了激光消融技术,术中出血量很少,患者全程麻醉无痛苦,且术后马上苏醒,目前状态良好。


据悉,该病例是我院首例全麻下经硬质支气管镜的介入诊疗,标志着我院在呼吸内镜介入诊疗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治疗后的右下叶支气管充分暴露


术后病理组织

那什么是硬质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气管镜介入技术的发展,硬镜应用的优势逐渐呈现。在一个经验丰富的支气管镜及麻醉技术的团队里,硬质支气管镜的并发症是少见的,死亡率约0.4%~1.0%。是治疗中央气道疾病的有利工具,无论是良性狭窄还是恶性狭窄。

硬质支气管镜的适应症

(rigid bronchoscopy,RB)

(一)诊断

1.EBUS-TBNA:对于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局部麻醉或者基础麻醉的患者。

2.经导航支气管镜肺活检:患者舒适度高,可避免咳嗽引起的损伤,尤其适用于取材量较多、操作时间长的患者。

3.冷冻肺活检:冷冻肺活检出血风险较高,在RB下进行操作,可放置球囊导管预防大出血风险,安全性更高。

4.由于儿童难以配合支气管镜检查,因此在RB下进行操作仍是诊断和治疗儿童气道疾病的主要方式。

(二)治疗

1.气道异物:直视下协助将异物取出。

2.良恶性的气道狭窄或阻塞:尤其适用于中央型气道阻塞,开通气道过程中有利于各类器械的通过;此外RB可联合激光、微波、氩等离子体凝固、低温、等离子射频、放射性粒子植入、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解除中央气道阻塞。

3.放置及取出支架:可视下协助气道支架的植入。

4.气道大出血:可视下进行抽除积血、纱布或球囊压迫止血和激光或电凝下止血。

5.肺周围型恶性病变的消融:在RB下,经导航支气管镜对肺周围型恶性病变进行激光、微波、射频、间质光动力治疗更舒适、安全,便于操作,亦提高手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