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免疫治疗 让消化道肿瘤患者看到新希望

  • 文:转载:2022年10月31日《半岛晨报》A05版
  • 日期:2022-11-03

近年来,肿瘤的逐年高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在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前五名排名中,消化道肿瘤占据四席之位。“一直以来,消化道肿瘤的治疗都是医疗领域内比较难啃的‘硬骨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五病房主任范丽昕告诉记者说,由于很多消化道肿瘤发现就是中晚期,所以预后都不理想,但随着免疫治疗的应用和发展,让消化道肿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十分理想。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

手术、放疗、化疗……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抗肿瘤的重要武器,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近年来成为肿瘤治疗热点之一的免疫治疗却知之甚少。免疫治疗就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吗?范丽昕主任介绍,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儿。免疫治疗实际是一系列疗法的统称,如果治疗的原理涉及到人体的免疫系统或免疫细胞,都归入此类,但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免疫治疗指的是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范丽昕主任表示,与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的机制不同,免疫治疗针对的不是肿瘤细胞和组织,而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通常情况下,肿瘤细胞一旦出现很快会被免疫系统发现,机体就会调动免疫细胞将肿瘤细胞杀死。然而随着肿瘤细胞的变异和进化,它们通过一些“伪装”,比如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PD-L1,当T-细胞表面的PD-1附着到肿瘤细胞的PD-L1时,肿瘤细胞就欺骗了T-细胞,让T-细胞误以为这些肿瘤细胞为健康细胞,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监视和攻击,肿瘤细胞就得以继续生长。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使肿瘤细胞重新被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依靠自身的免疫机能起到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多数消化道肿瘤都对免疫治疗“敏感”

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这是消化道中发病率排名前四位的肿瘤,因为治疗难度大,也是死亡率排名前四名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上,中国患者与欧美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治疗上,也应该分类分型而治。”范丽昕主任介绍说。

范丽昕主任表示,临床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在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肿瘤中疗效很好,已经实现了全部位、全类型、全病程的覆盖。而免疫治疗对结直肠癌却不都是有很好的疗效,所以结直肠癌是需要分类而治的,其中MMR/MSI系统是分类的最重要的指标,MSI-H型肠癌对免疫治疗效果更佳。肝细胞性肝癌在既往化疗和靶向治疗时代,疗效很差,免疫治疗的加入带来了实质性的突破,目前多个免疫治疗药物在晚期肝癌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总的来说,由于免疫治疗的加入,消化道肿瘤的整体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范丽昕主任介绍说,免疫治疗成为消化道肿瘤科医生手中的又一利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很大帮助。

免疫治疗的安全性需要引起重视

与放疗、化疗引起脱发、恶心、呕吐等明显并发症不同,免疫治疗似乎十分温和,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免疫治疗也有自己独特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系统,总体发生率较低,并且多数为轻度的。”范丽昕主任介绍说,不同体质的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可能出现不同的副作用。

范丽昕主任介绍,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时会受到两种力量制约,抑制免疫系统和激活免疫系统,只有当两种力量均衡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才能正常。如果免疫抑制,就可能会出现肿瘤、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如果免疫过度激活,人体免疫细胞反而会攻击我们自身器官,这样不良反应也就来了。“免疫治疗的副作用虽然发生率低,但其中偶发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需要在专科医生专业的评估和监测下进行。”范丽昕主任介绍说,现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其安全性更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任何肿瘤的治疗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就能成功的,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各种治疗模式的综合运用,往往会起到1+1>2的作用。”范丽昕主任介绍说,依托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的强大优势,肿瘤五病房多手段、多途径,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搭建一体化、一站式诊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