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金秋九月 战果累累

  • 文:支援方舱医疗队
  • 摄影:支援方舱医疗队
  • 日期:2022-09-29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组成的方舱七病区医护团队携手并肩共同抗击疫情,开舱第一天单日收治135名患者,同时完成流行病学检查。短短的几个昼夜,我们快速响应,学制度,捋流程,配合院感持续改进,将风险降到最低,深入病房解决患者困难,安抚患者不安情绪,从缺少经验到成熟应对,方舱救治方面已井然有序,共收治患者196人,治愈出院189人,平均每天转运医疗垃圾100余袋,发餐400余次,核酸采集120人次,单日出院最高35人。我们用专业和耐心告诉患者,放下忧虑;用决心和行动向组织汇报,一定打好这一仗!

开舱24小时收满140名患者,此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手不足,每班只有8名护士,需要承担执行医嘱、生命体征测量、测核酸、发药、污染区清洁区消杀、发餐、发水、收垃圾、转运垃圾等工作,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笨拙防护服,不停穿梭在患者之间,了解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各种问题,由于天气炎热,很快就有许多护士出现了脱水、低血糖等状况。经过短暂的休息,又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我们的领队魏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病区年轻的无症状感染者帮助发餐,极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强度。

   

宋旭 老年病科

一夜之间,我的城市生病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城市又一次按下了暂停键,作为支援过省新冠集中救治大连中心的我来说,第一时间投身方舱医院的工作中。

转眼间来方舱医院已经15天了,与其说是支援,倒不如说是来学习。接管方舱医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里,我对感控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忙碌、努力让我充实与自豪。大家齐心协力,工作环境一步步改善,工作流程一步步优化,制度一点点完善,患者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稳定,也让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七病区首日开科就收了140名患者,给我们护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我们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强健的体力。从清洁区拿140份饭140瓶水,运送到污染区,再一份份送到每位患者的门口,还有收拾垃圾以及运送垃圾,有时候汗水从额头一直低落到颈前,分体衣裤就像刚洗过一样……

这是一支有爱的队伍,年轻的美小护把零食送到小朋友的手里,医生给吸烟患者送去花生豆缓解烟瘾,还有很多乐于助人的志愿者们,他们帮收拾垃圾,协助我们给患者分发食物,还有一句句来自患者真诚的感谢,我们在这里不断体会苦中有甜的快乐! 


杜珊  骨七科

三年的抗疫工作,经历了日常核酸采集,支援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支援庄河,这次能参加方舱工作倍感骄傲和自豪……

有人说:你不年轻了,别太要强了,我说:不!如果你看到每个人出仓时湿透的分体服都可以拧出水来,你会更心疼这些孩的……

方舱的工作中物资请领和库房管理,是我工作之一,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做好工作人员和患者物资的保障,不断跟库管老师沟通协调,也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使我在最短时间内成功get到一项新技能。物资的搬运对于腰部有旧疾的我来说是又一大挑战,基本上是白天干的热火朝天,晚上疼的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保障病区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吃喝,是我工作中更为重要的内容,看似一项简单的工作,实际中要关注到每个细节:比如在哪吃,吃什么,有什么特殊需求等等,为了保证大家能够准确、准时吃上饭,有时凌晨还在沟通,也非常感谢在此项工作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泽民老师,使我很快又get到第二项技能……

工作之余,通过腾讯会议和快手直播把我们的科普讲座也带给了患者……

方舱工作即将结束,心中莫名有些不舍,舍不得“战友”,也有一些感动,感谢一直默默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家人和朋友……

这段日子将是我一段宝贵的回忆。

 

 李文智 内分泌二科

今天照旧是搬砖的一天!已经第二次参加抗疫一线的工作了,作为一名过来人这次有幸成为3组的小组长,带领7名小组成员冲锋陷阵。由于组员们绝大多数是没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所以工作开展相对来说要困难,但大家都很用心学习,配合也默契,经过几个班次下来基本已驾轻就熟。

“梅花”过境之日,窗外大雨下的已经看不清远处的楼宇,大风大雨伴随着气温骤降,防护服里湿透的背心粘着皮肤,拔凉拔凉,内心渴望疫情散去的决心涌出一股热浪,就这样,冷热空气相遇,我的眼前模糊了,是汗水也是眼泪,更是战胜疫情的决心!愿疫情伴随“梅花”过境,你我一切安好!


鲁艳 循环四科

双层手套下手指无数次强迫弯曲的疼,打包、转运38袋垃圾的疼,收、发140份早、午、晚饭的疼,没有什么是一帖膏药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坚持贴。

过去的十几天,中山医院的小伙伴用毅力、体力和实力证明我们是一支高素质、高品格、高效率的队伍,有腹泻吃了药坚持干活的,有过敏起皮疹带病工作的,有季节交替鼻炎发作抗过敏药顶上鼻子囔囔的跟组长说“没事,用上药就好了”的……工作量虽大,没有一个人放弃。 

无数个日月交替,市内恢复了车水马龙的繁华,我们仍坚守着最后一班岗,为了那些需要我们关心、帮助、照料的人们,为了他们早日康复回家,职责所在。

养好手 明天接着战!


王俊文 心脏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