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文化
【战疫随笔】岁岁年年,花开满园
- 文:支援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 胡金玲
- 摄影:支援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
- 日期:2022-04-28
原来我可以
由于进班的时间还没有确定,便先让我的小伙伴们去休息,接到通知后我会给他们提供“叫醒服务”。晚上10点多,领导们还在进行紧张的线上会议。虽然经历了一天的疲惫,但躺在床上的我还是不敢合眼,生怕错过每一条消息。
就这样,终于在凌晨开启了大连中心的救治工作。当第一次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双层手套进行采血时,那种艰难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好在一针见血给自己增加了信心。不知道是怎样结束了这第一个六小时的工作,只知道护目镜里的汗水已在镜框内反复打转,只知道脱掉防护服时那突然袭来的一丝凉意,原来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结束了一夜的工作,当日的天空也很应景的下起了小雨,在等待回酒店的车时,看着落下的雨滴,眼泪又不争气的在眼眶里打转,于是便赶紧低下了头,生怕给小伙伴们带去负面情绪。回到酒店后立即给老公打电话,当电话接通的那刻我已泣不成声:“我怕我自己做不好,我怕小伙伴们受委屈,我怕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12个小时后,我又斗志昂扬地踏上了驶去六院的班车。就这样,我们的工作步入了正轨,一切井然有序。
胡金玲
并肩携手共战疫
我叫王超男,是医院支援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第八批应急医疗队”的队员。3月24日我加入了战疫队伍,站在集结的小广场,同事们友善地打趣我:“你和建达都去支援,家不要了?”其实医院真的就是我们两口子的家。
我的丈夫杨建达曾是一名ICU的护士,是一名抗疫的“老”战士,也是此次进驻六院的“第七批应急医疗队”的成员,作为一名队伍里的男同志,他承担了繁重的消杀工作。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抗疫支援,他很不放心。在进入负压病房的前一天,手机的信息都被他刷屏了,“各种文件制度,各种穿脱流程,各种……”还发了许多他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让我与同事们分享。在信息的末尾写道“我有些不放心你!”当时看见了信息后我很生气,“你是不相信我的专业储备吗?”其实我心里清楚,这些都是他对妻子的牵挂,他只是不善于表达。之前院里穿脱防护服培训的时候,上了一晚上夜班的他陪着我一遍遍练习,他说只有他亲自验证合格,他才能放心。每天下班后和他的视频电话便是一天劳累工作后最好的安慰剂,也是我和他之间唯一的联络方式。由于工作时间差的原因,我们的视频电话只能在深夜进行,而且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诉说的是彼此一天工作的分享,诉说不尽的是对彼此的牵挂……
王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