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
盘州市人民医院帮扶工作事迹——李湘
- 文:远程办
- 摄影:远程办
- 日期:2019-12-27
一个地处辽东,沿海开放;一个山峦叠嶂,深藏内陆。大连和盘州两座城市相隔千里,是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东部沿海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西部贵州贫困省区、全面展开扶贫协作工作,让一山一海的两座城市由此“结缘”,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走到了一起。
医疗事关民生,最为群众关注。在推进扶贫协作工作中,两地坚持把医疗援助作为关键保障来提升。多年以来,大连坚持对口支援六盘水市,用心用情用力支持六盘水市加快改革发展、全力脱贫攻坚。
盘州是由贵州省直辖,六盘水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滇、黔交界,是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共有27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05万人。盘州市人民医院近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现有床位627张,人才瓶颈是医院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2017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盘州市人民医院结成帮扶对象,先后派出长期帮扶医生5人。作为一名资深医务工作者,李湘于2018年8月主动申请来到盘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积极参与临床工作
刚到盘州市人民医院,李湘就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中,每周三、四专家门诊,周一、五病房带低年资医生查房,人员不足时增加门诊出诊。周末基本无休息,与高年资医生一起循环滚动出诊。并主动承担扶贫下乡任务。全年服务门诊及病房患者约4800余人次,院内会诊100余次。
日常工作中,她指导年轻医生对多种内分泌科疾病进行规范化诊疗。内分泌疾病多数需要终身随访,而当地患者并没有这种意识,培养当地医生和患者的随访意识,转变内分泌科等同于糖尿病科的理念,多发病、常见病诊断治疗尽量在本院进行。初至盘州每周门诊病人约130-150例,超过半数为门诊开药。患者的依从性、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极差,甚至开药也说不出药品的名字。随着周末门诊的开展,以及大力宣传教育,门诊病员数量逐渐增加。按医嘱随访病人比例显著增加。门诊病种既往以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为主,目前门诊和病房诊治内分泌疾病20余种,开阔了年轻医生的视野,提升医院的口碑。
盘州地区离云南较近,许多病人就诊于曲靖、昆明等医院,奔波疲惫,劳财劳力。诊治病人期间,她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尽全力做好宣传,合理利用平台资源,避免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使就医便捷顺畅。该地区代谢性疾病高发,患者农民居多,文化素质不高,健康意识淡薄,加强宣传教育,规范化管理慢性疾病。对一些少见疾病,发挥自身经验优势,准确处理,扩大医院及内分泌科的正面影响。
整理诊疗规范 提倡终身自我学习的理念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
诊疗规范能帮助医生抓住诊治疾病的重点,它对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都给出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是一种临床共识和对于某一类疾病较权威的指导。
李湘来到盘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后,发现当地内分泌疾病没有自己特色的诊疗规范,她参考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的内分泌诊疗规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最终以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内分泌诊疗规范为蓝本,参考最新文献及教材,整理了一份适合当地特色的诊疗规范,指导日常临床工作。该规范110页,7万余字,涉及29个病种,2019年1月初打印成册,科室人员人手一册。养成病房收治病人查阅规范的好习惯。
同时,她建立起科室学习微信群,针对经典病例及特殊病例,推送最新指南、综述或者课件,利用网络资源提升科室的学习能力,提倡终身自我学习的理念。营造踏实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训练科学的临床思维,以提高科室整体的医疗水平。
教学科研与下乡扶贫
在盘州期间,李湘坚持规范的教学查房,定期开展讲座,提高业务水平,培养教学意识。积极参与院方组织的临床教学工作,进行院内大型教学培训2次,进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教学讲座演示。参与指导院内大型规范教学查房指导3次。
带领内分泌科开展科研工作,进行多种内分泌功能试验,提高科室业务水平。今年内分泌科的《盐酸小檗碱与新发2型糖尿病血糖和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获得贵州省中医中药局科研立项,这也是盘州市人民医院首次获得省级科研立项。
她主动要求做下乡扶贫工作:在水城保华镇卫生院、盘州保基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和小讲座;多次至盘州丹霞镇卫生院、水城陡菁镇卫生院,对医生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糖尿病药物治疗培训;在水城县猴场乡卫生院义诊及开展抗生素规范应用的培训。在她看来村医是边远农村患者的直接守护者,对其培训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有助于双向转诊的真正落实,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拓宽医院的正面辐射。
2019年8月,李湘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帮扶回到医院。利用网络平台她对盘州的帮扶工作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