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有高度有温度 让血液病患者治疗“有家”

  • 文:转载:2020年12月21日《半岛晨报》A15版
  • 日期:2020-12-21

二十多年前,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大二学生被确诊为淋巴瘤病晚期,诊断时病情进展快,受累范围广,是现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方美云教授的病人。尽管当时的治疗条件、可选择药物与现在无法比,但经过方美云医护团队的努力,进行了当时条件下的规范治疗并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万幸的是,当年被疾病困扰的大学生,已经成功治愈,并且他深深地感受到医学的神圣和力量,在化工专业毕业后,转而学医,现如今已成为大连某社区的医生,服务于一方百姓,成为基层医疗的骨干医生。这样的患者在方美云教授的从医生涯里还有很多,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为血液病患者打造一个有高度、有温度的治疗平台。

微移植技术通过提高免疫功能实现高效化疗

提起造血干细胞移植,很多患者和家属会直接联想到风险大、费用高,常常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微移植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在传统移植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了里程碑式的新路径,它继承了传统移植治疗优势,解决了传统移植受者年龄、供者来源、预处理毒性和并发症等问题。”方美云主任介绍说。

方美云主任介绍,微移植治疗方案是在不清除受者自身免疫的前提下,在高效化疗基础上,最大限度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少量采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输注后在患者体内形成微嵌合植入,帮助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各种排斥反应,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的新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整个治疗方案一般序贯治疗4个疗程后停止治疗,随访观察。“我们科室从2018年8月份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经有20多位患者从这项技术里受益。”方美云主任告诉记者说,患者的结果分析显示:微移植效果远高于单纯化疗,与清髓性移植相比,前者无移植相关排斥反应,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不适合清髓性移植的患者,也适用于中低危组的急性白血病和难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国家新药特药实验基地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可能

记者了解到,经过严格的考核和筛选,2019年底,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成为国家新药特药临床实验基地。这个资格的认证和获得,不仅是对学科水平的认可,而且为在这里治疗的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可能。

“成为实验基地以后,我们这里的很多病人都可以得到免费的新药治疗机会。”方美云主任告诉记者说,临床中,一些血液病患者常常会因为承担不了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十分可惜,而新药特药临床实验基地的落户,让科室中这种情况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治疗可能和希望。与血液病打交道已经快40年了,方美云主任深刻了解血液病患者的广泛需求,“患者的需求就是医生的追求,国家新药特药实验基地的落户,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科室的治疗水平,更大的意义在于,帮助更多的患者争取到了治疗的机会和希望。”方美云主任介绍说。

实力团队为患者搭建一站式诊疗平台

从2018年3月方美云教授被引进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后,将近三年的时间,科室快速发展壮大,建立了齐全的亚专科,包括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风湿免疫病等方向。建立了惠民便民的日间病房,百级层流移植病房投入使用,专科中心实验室建成,方美云教授朝着自己当初“用3~5年,将科室打造为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血液特色专科,给更多血液病患者带来更先进、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的目标稳步迈进。

人才是医疗实力的基础,方美云主任告诉记者,目前科室13名医生中有4位博士,且人才引进计划每年都在实施中,打造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医疗团队。每年都会派骨干医生到国内血液科实力强的医院去进修学习。“除了提升医疗水平,我们希望做有高度、有温度的医疗事业,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及舒适度。”方美云主任介绍说,多年的从医经验让方美云教授明白,一名好的医生在占领技术制高点的同时,不能失去人文制高点,因为医学技术再先进,也弥补不了人文关怀的缺失。所以科室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疑难复杂的患者,也因此创造了更多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