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晨报】夏末秋初 当心情绪性失眠症

  • 文:转载:2020年9月1日《半岛晨报》A14版
  • 日期:2020-09-01

在凉爽的秋季,不少职场人士辗转难眠。研究发现,气候、心理、疾病、药物等因素均可导致失眠,秋天的这种气候条件还很容易造就另一种失眠诱因的出现——抑郁情绪,加上职场白领工作压力太大,很容易出现“情绪性失眠”。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三科负责人张艳丽主任医师介绍,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是,有很多人却有睡眠障碍问题。那么,怎样才能睡个好觉呢?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有睡眠障碍

张艳丽主任医师介绍,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失眠、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态睡眠等,其中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问题。

失眠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总睡眠时间短,通常少于6小时;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理想睡眠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张艳丽主任医师介绍,成年人睡眠时间应该维持在7~8个小时,但存在个体差异。只要整夜的睡眠能够恢复白天的精力就可以,没有必要过分强求睡眠时间的长短。即使晚上睡5个小时,如果白天感觉很好也是可以的。

如果睡眠有问题,就要每天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周末睡一个懒觉好不好?对健康人来说,这不是大问题。但是,有睡眠障碍的人就不行。平时7点起床,周末也得7点起床。周末睡到8、9点,就会破坏生物钟,睡眠问题就容易复发。像大家常说的节后后遗症,上班的时候有周一综合征,就是这个道理。过节的时候不是正常的作息和生活,上班的时候就适应不了。此外,即使是睡眠健康的人,也要避免白天睡太多觉,午睡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床是用来睡觉的,不要躺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只有困了才到床上睡觉。不要带着问题上床睡觉。有的人上床老想事,这就有问题了。在床上躺着想事情,想着想着就睡不着觉了。在床上不要办任何与睡觉不相关的事,养成一个习惯:床是用来睡觉的,想事情就起床想,这是很重要的。

合理调整 正确应对情绪性失眠

年轻人失眠90%以上皆是由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引发的。失眠者大都有类似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犹豫不决、完美主义、爱担心、易焦虑等。秋季落叶缤纷,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所以这时的失眠会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而多发。长时间抑郁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病人陷入失眠-抑郁-失眠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人们在凉爽的秋季依然失眠频频,偶尔入睡也会频繁做梦的原因之一。

情绪性失眠时,要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可以找朋友或身边信得过的人进行倾诉,不宜自己使用镇静类药物来控制失眠。失眠是由心理、疾病、药物、环境、体质等五大因素引起的,一味靠镇静药物,只能适得其反。若情况太过严重,要向医生求助,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心理咨询和调适。 做好饮食运动调整有益于好睡眠

张艳丽主任医师介绍,要避免睡前饮酒和含咖啡的饮品,尤其是在傍晚以后。睡觉前2小时内不要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和过度摄入含糖饮料。太饿了的话可以喝点牛奶或者果汁,吃点清淡的蔬菜。不建议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晚上八九点以后吃太多肉类。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睡眠。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不能老躺在床上。阳光有助于改善我们体内的节律。褪黑素是一种节律激素,褪黑素的分泌有助于睡眠,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夜晚体内褪黑素的水平达到高峰。很多倒夜班的人就无法遵循正常的昼夜节律,易发生一些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