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专业护理守护生命 优质服务温暖人心

  • 文:转载:2018年5月10日《大连日报》04版
  • 日期:2018-05-10

具有百年历史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仅拥有让百姓信赖的、高端一流的医疗技术,其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患者的称赞和社会的认可。这支近一千四百人的护理队伍,曾获得过辽宁省五一巾帼先进集体奖、大连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优质护理服务技能竞赛奖等殊荣。而诸多荣誉背后是她们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护理行业的热爱,以及对患者深深的爱。

去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了 “护理质量安全年”活动。活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学科建设,利用护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与安全。

今年,又在医院“迎改革、走新路、各项工作再进一步”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护理部以创新护理为抓手,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了“护理质量提升年”活动,提升各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及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让护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创管理】 推动品管圈实施 落实精细化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各地护理管理者将品管圈引入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科学长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纪代红介绍,医院护理部成员亲自带队组成了“能全力圈”“聚力圈”“海绵圈”“和谐圈”,从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规范临床用药安全、规范临床化验标本留取准确性、降低科室常用物资损耗四大方面推动护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使管理更加科学、精细。同时,纪代红主任表示,各项品管圈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是护理人员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医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能全力圈”:以需求为导向,成立护士长管理及业务院内进修培训基地。 2017年,医院共安排11轮29名年轻护士长到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专科护理水平高的科室进行为期两周的轮转进修,从管理理念、质量管理标准及质控方法、科室培训、沟通技巧等基础入手,规范护士长工作,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护士长综合素质。

“聚力圈”:与医务科、药剂科跨团队合作,共同规范临床用药安全。 制作临床常用200余种药品说明书,从药品化学名、商品名、PH值、渗透压、用法、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明确、统一规范,并进行醒目标识,方便护士查看;完善静脉用药评估及流程,制作临床部分常用药物的渗透压和PH值,特殊温度存放药物目录、下肢静脉输液、应用刺激性药物流程及静脉治疗评估量表应用于临床,完善了静脉治疗前评估,有效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海绵圈”:降低科室常用物品损耗率,促进临床成本管理规范。 截至目前,一次性纱布、PE手套、无菌手套、复印纸等临床常用耗材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病人数增长5.4%的情况下,平均下降17.54%。节约成本10万/年;选择成本低的卫材使用,将临床原有使用的便杯、灌肠包、连接管、灌注器、备皮包等卫材重新招标,选择价廉物美的予以更换,年节省成本15万元。

“和谐圈”:规范临床化验标本留取准确性,促进临床标本管理规范。 对临床65个护理单元的化验标本盒及交接记录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加锁管理,确保检验标本交接、存放安全;进行标本管理及采血正确方法等内容培训,组织全院护士进行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培训会 ,提升护理人员对标本管理的规范性及重视程度。

【强专业】 建立管理委员会 打造专业化团队

护理的专业,是得到患者认可的前提。而加强专科建设,则是提升护理人员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结合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团队不断完善和深化专科护理模式,分别建立了护理质量、护理教育、静脉治疗、伤口护理和疼痛五大管理委员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静脉治疗管理委员会和伤口护理管理委员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据护理部副主任崔丽介绍,依托静脉治疗管理委员会,护理团队进行了全院44个科室899例静脉治疗病人进行现状横断面调研,从输液前评估、输液工具选择、安全连接、固定维护等6个方面,结合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静脉治疗相关培训及规范管理工作,并制定了“静脉治疗质量评价标准”、“外周静脉输注腐蚀性药物处理流程”、“下肢静脉输液处理流程”等静脉治疗相关作业文件,对静脉治疗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值得一提的是,护理部独创的国内首个“外周和中心静脉治疗评估表”对病人合理、安全使用静脉器械、药物等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医院以“践行标准、评定安全”为题参加首届全国医疗标准执行竞技赛,获“十大人气案例”。两名护士还分别荣获“2018青年静疗领航者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血管保护,钢针零容忍”主题第二名和“规范静疗流程。

2017年,护理团队从压疮评估、压疮护理措施、压疮护理记录规范书写、压疮知识掌握4方面对全院63个科室29名压疮患者进行了全面调研,针对临床压疮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培训及管理工作。

据护理部副主任李建华介绍,目前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专职的压疮管理联络员,具备专业的压疮知识和处理能力。依托伤口护理管理委员会开展全院伤口护理院内会诊、培训、质量控制工作,全年共进行疑难伤口换药千余例,伤口/造口门诊换药273例。通过伤口/造口门诊的患者量可以得知,对伤口护理有需求的患者并不在少数,为此医院护理部将培养更多的压疮专科护理人才,并积极探索方便患者的伤口护理家庭化之路。

除此之外,依托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PDCA循环管理,落实全院护理质量评价、反馈、分析及整改工作,形成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依托教育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实施和质量控制,开展多样化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强化服务内涵;依托疼痛管理委员会,开展无痛舒适化护理服务,对外科疼痛、炎性疼痛、癌痛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提高患者舒适度。

【重人文】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满足多元化需求

60多年前,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一任护理部主任迟心兰就提出:“护理职业是一门艺术,要将美体现在仪态和形象上,更要将职业修养及自觉服务意识置入内心。”经过世代传承,老一辈护理人心系患者、甘于奉献的精神早已形成中山护理人特有的文化与气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代人。所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里,每一句真诚的问候,每一丝温暖的微笑,每一次暖心的帮助都那么的出于本能,随处可见。

纪代红主任说,医院每天都在上演因护理而感动的故事。而这许多故事却是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感谢信才知晓的。比如,忙于工作的尹敏护士长,望见病房走廊尽头一位探病的男家属,身体倾斜,靠向墙扶手,步履也与平常不同,便立即跑上前,得知男子患有心脏疾病,将他随身携带的救心丸含服,在病情加重情况下,尹敏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将其急速送往急诊室,路上遇到的几位护士和患者都不禁搭手相助。因抢救及时,这位患者最终得以脱离生命危险。“如果将这些故事一一记录,都能出本书了。”

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的人文关怀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行动。为此,医院还培养了一支掌握手语沟通方式的护理团队——“心语团队”,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让护理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