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人文医学

  • 文:输血科 程显娥
  • 日期:2016-02-29

每一天,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许多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感受家的温暖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夜班才刚刚开始;每一次,当各种假期来临,大多数家庭开始合家团聚,享受幸福时光的时候,医护人员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陪伴在患者身边;抑或是突然间,当灾难发生时,除了救援抢险人员的身影,还有医护人员不顾安危,救死扶伤的画面。作为输血科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几年的临床输血工作,让我慢慢地体会到血液在拯救生命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懂得理解患者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临床对血液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血液又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所以工作中要求我们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控制用血。输血尽量要做到三个原则:1.能不输,尽量不输,2.能少输,不多输,3.能用自身血,不用异体血。纵然如此,有许多的用血情况还是不可避免。

比如血液科的一些血液病患者,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输血,时间长了,我们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都和这些未曾谋面的患者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每每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重新住院,心里有无限的怜悯,怜悯他们又被病魔折磨回来了,而输血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与此同时,会产生昂贵的医疗费用,太多人患者承受不了医疗费,太多患者因病致贫,太多患者因为没钱治疗而放弃了生的希望······曾经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患者,尤其令我记忆深刻。再障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髓多能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此再障患者是一名刚满30岁的男性,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得住院治疗一阵子,输血是再障患者有效的支持手段,但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起初,该患者的病情还能得到控制,但一直处于贫血状态,所以要不断地输血,每次住院都会接到他的输血申请单,而且一次就是接连几天的输血。虽然这是名‘老’患者,但是我们却不曾见过他,每次都是按申请的血量给他准备,然后让他的家属去交血费,顺利地把血输上。直到有一天,收费的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患者家属将交过血费的收据提供给我们看,所以当他自己来到我们科的时候,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他,高高的个子瘦弱的身躯,但是面色还可以,最感染人的是他的乐观,一进门手拿交费收据,开玩笑地说:“我都是老患者了,一定要这么履行程序吗?我一个人住院,刚才是拔了点滴的针去交的血费,回去又要多挨一针啦 ”原来,他是一个未婚人士,身边只有妈妈和哥哥,家里为他治病已经花去了大部分的开销,为了节省血费,哥哥和妈妈都定期去献血,因为,献同等量的血,患者才能免费使用同等量的血,随着儿子的病情逐渐加重,老母亲已经常年透支献血,不图别的,就想给儿子免费多输点血,没什么比儿子的生命更重要的了,可是更让他母亲忧虑的是,母亲即将到达献血规定的最大年龄,到时她就不可以再献血了,这将更加重这个家庭的负担,哥哥也是努力工作挣钱给弟弟治病。正因为如此,每次,该患者都不麻烦家人,住院都是自己来办理一切事情,对于家人对他的付出,他是满怀愧疚的,只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病情,期待自己能战胜病魔,对于输血科多次细心为他准备血液,他也表达了感激之情。听完他的情况,我们内心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反思,反思输血工作不仅要求细心,认真,用心,更需要和患者们多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患者的病痛,医生要医治,患者的感受,医生要了解,患者的难处,医生要帮助,长此以往,医患之间的人情味会更浓,请相信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希望,无论是灾难还是疾病,我们将与患者一起面对,共度难关。

希波克拉抵曾经说过:对于一个医生而言,了解什么样的一个人得病,有时候比知道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来得更重要。医学是爱人,救人,帮助人解除痛苦的科学,让医学人文关怀重回临床实践,不仅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改善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想既然选择了医护这个岗位,既然热爱这份职业,就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因为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我们不会感到孤单,我们有患者需要守护,有精神需要延续,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