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媒体:赵院长谈交流促医院提升

——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教授

  • 文:《大连日报》数字版
  • 日期:2012-11-13

《大连日报》“大连市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专版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B04版

(文:侯晓颖 记者:张筱松)

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交流;聘请国内外医学专家46人担任医院客座教授,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等4名院士为医院客座教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国内“中山系”医院等15家知名医院建立协作和合作关系。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很早就开展了与国内外一流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近十年来,医院从多方面多角度更加强化了常规化和高端化的学术交流与医院合作,以软实力建设促进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

如今,所有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人,都真切地感到了医院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的明显变化,但是,医院的软实力建设,人们对此并非清楚的了解与认识,为此,记者采访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教授。

一种常规化的与国际上先进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已经稳固建立;学习、交流、合作、协作,各种有效、积极的软实力建设形式已经形成。——赵德伟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广泛展开

同时,许多日本的专家、学者定期到我们医院来,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的很多日本专家会定期来连讲学、出诊、做手术。这些交流是长期的,常年的,是坚持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这几年中山医院发展很快,与我们开展对外交流有很大的关系。

德国美茵茨医学院是一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在德国排前十位。其医学院在肿瘤、儿科、骨科的治疗上都走在国际前沿。5年前赵德伟教授代表学校前去访问,与其院长吴邦教授建立了协作关系。赵德伟介绍:“他们的骨科、心血管科都是以院中院的模式管理,非常好。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同时,在专业领域上,我们也有很多突破。”

德方院长看到赵德伟教授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章后很感兴趣,并在运动医学、电生理方面与赵德伟进行了交流。此后,医院领导、儿科大夫、肿瘤科大夫、实验室主任等都到美茵茨医学院进行了学习,德国的医生专家们也定期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交流。

赵德伟介绍:“2010年我们与俄罗斯新库茨涅斯克市中心医院结为友好医院,这是一个大型综合型医院,其创伤外科非常有名。开展合作交流以来,我院中医科每年派专家到俄罗斯讲学指导,获得俄方高度好评。俄方的医生也经常过来,双方交流非常顺畅,收获也非常大。美国的专家也到中国来进行交流。这种院与院之间的实质性交流还有很多,包括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皇家王子阿尔弗雷德医院、美国康涅提格州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美国斯坦福大学实验室、韩国首尔大学附属医院、韩国富川世宗医院胸外科等。这种实质性的学习交流对中山医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聘请了国内外医学专家46人担任医院客座教授,聘请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等4名院士为医院客座教授。”

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学。在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提高了教学水平,为未来医院的发展储备了人才。——赵德伟

建立“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优质人才

2011年年末,赵德伟教授去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特种外科医院交流学习。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特种外科医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骨科专科医院,连续三年全美骨科专科综合排名第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接待并陪同赵教授考察了学校的教研情况。赵教授发现,美国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一届只有几十个人,一个班十几个人,通过讲CASE(病例)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医学实践的思考。老师像讲故事一样围着学生们讲,用电脑出题,然后大家讨论,来解答。解答就是考试。赵德伟教授深有感触,认为这种教育模式非常好。

赵德伟教授介绍:“这种教育模式很适合我们大连大学。我们的医学生比较少,可以成立一个‘导师组’,借鉴美国的教育方法,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不同的导师针对几个学生,一组导师带一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带动式教学。我们在美国学到的这种‘精英教育’,再加上我们本土化的改革,能让我们的本科生达到研究生的水平,让学生到社会上能立即适应,马上开展工作。”目前,大连大学“精英教育”模式已经开展第二个年头了,教学效果与师生反映都非常好。

名校共创“中山系”实现优势互补

赵德伟介绍:“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所名校与大连大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有以”中山“命名的附属医院,被称为国内医院中的”中山系“。以此,大连大学与四所名校间形成了校际、院际间的相互交流平台。”

今年,第五届中山医学联席会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赵德伟教授为轮值主席。会议期间,15家以“中山”命名的知名大学附属医院管理者与大连大学附属医院领导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为目的,以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与推广为切入点,集聚学科与专业之间综合优势,建立远程医疗协作,通过使用“远程会诊”技术平台为联盟医院提供医疗、教学、科研指导。赵德伟介绍:“遇有疑难病例和学术、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各成员单位可以协助解决,开展学科与专业之间、科研立项及攻关、项目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相互协作。”

正如我们向国内外的高水平学习一样,国内外的同行也在向我们学习。这样,使得交流与合作更加巩固,同时,也促进了我们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赵德伟

特色技术是实现医疗协作的基础

赵德伟教授在世界骨科权威杂志《Bone》上发表的题为“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文章得到国内外骨科专家的重视,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今年英国人和日本人拿到的诺贝尔医学奖的技术方法非常接近,都是用自身的血清提炼出因子再进行细胞诱导。此项技术赵德伟教授在8年前就开始应用,迄今为止已经做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手术100多例。

正因为赵德伟教授具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骨科技术,每年才数次被邀出访国外知名院校与医院进行学术交流,赵德伟教授最深的体会就是:“在国外是要以学术交流来带领医院的协作,你要拿得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特色技术才能取得与对方对接的机会,所以医疗协作对自身的科研技术水平是有很高的要求。”

赵德伟教授介绍:“最近,我们最有成效的一个协作就是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开展的远程医疗合作。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在东北地区第一家远程医疗分中心。”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承担的课题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示范研究’,大连大学承担的课题是‘农村数字医疗仪器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这个项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301医院联系到了一起。由于早在2007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开始做面向农村的远程医疗,301医院的专家认为此项目比他们的课题超前5年。因此他们非常积极地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完成了国家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的五级远程医疗网络覆盖。实现了大连市内居民,包括北三市、长海县共44家远程会员医疗机构均享有301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远程培训支持,以及远程预约专家门诊挂号、住院床位预约等绿色通道服务,使大连市民不出大连,就可以享受到北京专家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赵德伟教授认为,大连的医疗水平与百姓的就医需求之间还有差距,进行医疗软实力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不求一家独大,要让整个医学界百花齐放。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医院能有一个好的技术,都要把它扶植成大连市的特色技术。我们可以建立多种机制,让各种机制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优胜劣汰。这将会为大连整个医疗行业的软实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来源:《大连日报》数字版 2012-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