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巧手开新路,成功避风险

  • 文:普外一科
  • 日期:2007-11-30

日前,普外一病房收治了一名腹痛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人。

患者王某在外地出差,突然出现腹痛持续加重,于11月15日晨到我院急诊就诊。当时患者腹痛难忍,面色苍白,高烧不退,接诊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后,马上收治普外一病房。

手术于下午4点进行,邢壮杰主任亲自上台,打开腹腔的一霎那,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惊呆了,患者腹腔内一股恶臭迎面扑来,黑色的粪便糊在肠腔上,经过清理冲洗干净后发现患者由于梗阻时间长,盲肠已显著扩大,直径达10厘米。盲肠已经大面积坏死,肠壁就像纸一样的薄,甚至从肠壁外可以看到里面的粪便,腹腔内可见大量脓汁,而肿瘤又与周围组织粘连十分紧密。

选择什么样的术式呢?

很显然,如果病灶无法切除,即使单纯选择肠造瘘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病人等于宣判死刑。手术台上经过一番仔细的探查,在对病人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驱使下,邢壮杰主任决定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经过努力,肿瘤及坏死的结肠被顺利切除了,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由于术前病人无法进行肠道准备,而且盲肠大面积坏死,弥漫性腹膜炎十分严重,如果按常规行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性极大,病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如果选择横结肠及空肠造瘘,虽然病人术后可以康复,但肠造瘘(尤其是小肠造瘘)会使病人的术后治疗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邢主任选择了术中一期完成肠吻合。

为了避开腹腔内的感染,保证吻合口的愈合,同时一旦吻合口瘘发生又能就势改成肠造瘘,避免更严重的腹膜炎发生的可能,邢主任将肠吻合口移至皮下,这一构思既科学又巧妙,术后经过普外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皮下的肠吻合口愈合良好,病人于11月28日顺利康复出院了。(文:普外一科 收稿:200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