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综合征和赖氨匹林

  • 文:转载:合理用药百科
  • 日期:2018-02-08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修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的公告。其中,关于【不良反应】项中指出:瑞氏综合征:16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1--2周内患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应使用本品。如该人群使用本品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等表现,应警惕瑞氏综合征。此种情况虽然少见,但神经系统症状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1、什么是瑞氏综合征?

1963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Reye与他的同事描述了一种尚未认知的发生于儿童的疾病,形态学表现为非炎性脑病合并肝脂肪样变性。国内则根据其病理表现称为肝脑脂肪性变或瑞氏综合征(RS)。本病死亡率国外报道在26-42%。

瑞氏综合征是一描述性术语,它涉及一组由不同原因包括感染、代谢改变、中毒及药物诱导等引起的疾病。

目前被国际接受的RS定义为 :

(1)出现于16岁以下儿童的急性非炎性脑病;

(2)急性肝病,血清转氨酶或血氨浓度超出上限3倍,或呈典型的肝脂肪变性病理改变。

(3)对肝、脑损害无其他合理解释。这一定义缺乏特异性,仅适用于临床调查。而其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经典”的瑞氏综合征必须是排他性的诊断。儿童为本病好发年龄组,我国报告病例多在11岁以下,特别集中在5岁之内,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本病在流感时期和水疽流行地区发病率较高。

2、 瑞氏综合征的病因

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可能有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RS发生的基本因素。临床见到RS病前几乎均有病毒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占60-70%,其次为水痘(20-30)和腹泻。流行病学资料也表明RS发生与流感流行有关,还随水痘发病季节而变化。

2.毒素 有人曾提出环境毒素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但未能证实。包括受大黄蜂叮咬在内的许多毒素进入体内均可产生与RS很相似的临床表现。

3.水杨酸盐类 早在Reye等报道本病之前,Mortimer等已报道在水痘时应用水杨酸盐后使病人发生低血糖伴发脑病变。在美国密歇根州(RS高发地区)1983年RS发病数较1981年明显减少,原因之一是宣传让父母们少给孩子服用水杨酸盐(1981年和1983年10万水痘病人中RS发生率分别为29.6和5.4)。因此,有理由认为流感、水痘患儿应避免应用水杨酸盐。

4. 新生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是瑞氏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遗传背景可以解释许多瑞氏综合征的病例。尤其是遗传异常或获得性线粒体代谢紊乱。

3、 瑞氏综合征与赖氨匹林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水杨酸盐可能是诱发RS的原因之一。赖氨匹林为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复盐,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立即代谢为水杨酸。而它诱发瑞氏综合征的机制复杂。

目前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免疫系统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是机体进行有效抗病毒的关键因子,但IRF3的激活及以及随后的一系列反应可导致涉及肝脏代谢的基因显著减少,这些基因包括CYP3A4/CYP3Al1和UGT1A6等。而同时这些基因也是乙酸水杨酸代谢的主要介质。

如果不能将水杨酸转化成亲水成分排泄,水杨酸的堆积反过来破坏线粒体功能,从而导致肝毒性。还有其他研究认为在肝线粒体中水杨酸可以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渗透性改变,这种现象可引起进一步的氧化损伤,从而导致氧化磷酸化损伤,在肝脏中出现瑞氏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因此,服用含有水杨酸类药物如赖氨匹林可能引发进行性脑病或者肝功能衰竭,这种严重不良反应称为“瑞氏综合征”。 2007年以前,我国瑞氏综合征病例报道较多,但2007年以后我国瑞氏综合征病例明显减少,可能与国内对婴幼儿水杨酸类药物应用的减少及遗传代谢性疾病诊断学的发展有关。目前国内瑞氏综合征仍较常见,且病死率较高。

目前,国内有些地方仍然给小儿使用含有水杨酸的药物退烧,如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对于它们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常有报道,而且这种不良反应也已经得到确认,在医学界也达成了共识。因此呼吁更多的医生和家长注意,常规退烧,请不要使用含有水杨酸的药物,特别是在流感或者水痘引起的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