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求发展无止境 新技术再突破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18-02-08

案例1

2016年10月,60岁的张老伯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左下腹部出现了一个包块,虽然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但这个包块持续跳动。在老伴的陪同下,张老伯来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科主任邢壮杰初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随后的CT影像检查证实了邢壮杰主任的判断。由于此时动脉瘤的直径已经超过5厘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张老伯的身体情况,经家属同意,近日,邢壮杰主任为张老伯实施了“经皮股动脉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术”,手术中仅在张老伯双层腹股沟处各切开了一个一厘米长的切口,通过导丝将带膜支架放置到主动脉腔内,为主动脉的血液流通重建了一个通道,避免了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整个手术过程仅仅用时1小时,手术第5天后,张老伯即可以下地行走,一周后,顺利出院。

案例2

2017年2月,66岁的王先生和老伴儿在中山广场附近办事时,突发剧烈腹痛,被送到我院急诊。医院经腹部平扫CT检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破裂。接诊医生立即通知血管外科。很快,老人出现了失血性休克。血管外科主任邢壮杰立即开始抢救模式,及时为老人实施了“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从死亡线上把老人拉了回来。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因平时没有什么症状很难被发现。文献报道显示,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达到90%以上,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死亡率也接近70%。十多年来,血管外科邢壮杰主任,积累了丰富的抢救经验,他的手术技术不同于其他专家:术前不进行增强CT的检查;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预置血管缝合线的国际先进技术而非通常的股动脉切开技术;术中停用肝素抗凝药物。邢主任以“快、稳、准”救治方式,赢得了抢救时间,挽救了患者生命。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作为独立专科的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但它却稳扎稳打,着眼于手术的微创性、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科研创新,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革新发展。学科最初起步的十年间,乘着我国血管外科起步腾飞的契机,开展了诸多全新术式,由传统手术治疗迅速转换为血管腔内微创治疗的新方向。在获评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的同时,科室也步入了更高的发展平台。随着不断开拓进取,科室治疗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涵盖了下肢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颈动脉等,堪称“从头到脚”,从腹胸主动脉到内脏动脉,覆盖了全身各个领域。

现阶段,科室以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类外周动脉瘤、急性动脉栓塞、颈动脉狭窄、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大隐静脉曲张等各类血管外科疾病,为学科主攻方向。更加值得提及的是,科室开展“支架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复杂病变。仅“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就已成功救治8例。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既能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又能开展颈动脉腔内治疗,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斑块性质等综合评估,采用个体化治疗方式,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术式,最终达到提高预后远期效果、降低近期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血管外科在手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还承担市级科研课题三项;每年均开展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继教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在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再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大连地区受到业界和患者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