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日常陪伴与心理安慰很重要

  • 文:转载:2018年1月11日《大连日报》5版
  • 日期:2018-01-11

编者按:

统计显示,近年来,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加。这是来自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相关数字:302名患者,每年血透达4万人次。透析1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最长的达25年之久,80岁以上的老人有60名。体外循环管路里有近200毫升的血液,以每分钟近200毫升的速度不停循环4个小时……

对于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和医学治疗同等重要的是心灵的安慰。家庭、亲人、朋友甚至全社会的关爱,对他们来说都是好好生存下去的动力与支撑。那么,如何关爱这个群体,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提供了样板。家有透析患者的,可以学学他们,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本报记者张丽霞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及环境污染、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加。据介绍,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综合症状。因病因不同,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共同的表现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及异常带来的并发症,包括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肾性骨病、代谢性酸中毒等。尿毒症毒素蓄积可导致心血管、胃肠道、血液、神经、呼吸、内分泌和皮肤等多系统及脏器的功能异常和多种临床症状。日前,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

在透析患者的体外循环管路里,有接近200毫升的血液,以每分钟近200毫升的速度不停地循环4个小时,每段管路都有数个接头与侧孔,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患者血液浪费。尿毒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所以每丢失一滴血液不仅患者本人,医护人员也会跟着痛惜。肝素的用量更是马虎不得,用量大,会导致病人出血;用量少,达不到抗凝目的,会引起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日常陪伴心理安慰意义重大

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记者看到,90台血透机旁都躺满了患者,有的在看电影、有的在刷朋友圈,有的在听歌,看起来似乎都不太像是患者。血液净化中心目前有302名患者,每年血透达4万人次,他们中多是透析多年的老病号,透析1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最长的有25年之久,80岁以上的老人有60名。

血液透析患者是一群看上去平常却又及其特殊的人,他们活着,满怀对生命的渴望;他们恐惧,因为死亡无时无刻不对他们虎视眈眈。他们必须依靠血液透析而生存,因此社会生活、工作及家庭关系都发生了改变。血管通路手术、多次穿刺的痛苦、经济上的负担,都可以使他们精神沮丧、极度颓废,有时甚至想放弃生命。“这些透析的患者,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绝望痛苦,尤其是透析初期,有的患者拒绝与人沟通、不配合治疗、甚至仇视我们……”中心护士长王洪梅说。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28名护士大多数时间做着一些琐碎的工作,如帮患者擦身、收拾呕吐物、消毒机器、换床单等,但往往是这些最累最细小的服务,给病人带来了良好的就医体验,她们是尿毒症患者的“守护神”,同时也是他们4小时透析期间的陪护人。据了解,300多患者中有50%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人每次来透析都是独来独往。护士们就成了他们的家人,帮买饭、送上车,陪上厕所、解释病情、思想沟通、心理疏导……对于这些特殊的群体,日常陪伴与心理安慰的意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