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数字人物—赵德伟

  • 文:策划部
  • 日期:2008-08-11

他是一位院长,管理着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医院,并立志把这座医院建设成为大连市最优秀的医院;他是一名骨科大夫,无论对谁都是笑容可掬,并让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他是一位诗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出版了《鸿鹄集》、《苦乐集》等姊妹诗集;他是......

人物图: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记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赵德伟教授

记者 刘焕东

患者们称他为赵院长、赵大夫,艺术届的朋友称他为诗人赵德伟,学生们称他为赵教授、赵老师,每一种称呼似乎都很确切,而每一个称呼似乎又不能完全概括他的所有特点。有时,很难准确说出眼前这个人的具体定位。但腹有诗书气自华,浓浓书卷气的背后,是经他精心治理后的一座现代化医院,是医院各方面业务被安排的井井有条,是医院患者数量的日趋增多,是每个医护人员对工作的兢兢业业。

改造:“让医院不像医院”

尽显人性化设计

“你看,我们医院门诊大厅的格局是赵院长在考察了新加坡等国外大医院后,根据星级酒店式的服务策略,由他自行设计并按照园林化的标准对患者的就医环境进行了整体改造。院长说,‘改造的目的就是让患者感觉这里不像医院,最大的方便患者。’”张医生介绍说。推开普通病房的门,看到的是阳光洒满病房的每个角落,仅有的两张病床之间摆放着床头柜,其他日常使用设备应有尽有。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两个床位之间还安装了隔离帘,将隔离帘拉下后,两个患者之间就可以互不打扰,极大的保护了患者的个人隐私。医院的人文关怀理念可见一斑。李医生告诉记者,这样的病房在医院里有上百个。

自选药品超市广受欢迎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首家在医院内建立自选药品超市的医院。赵德伟院长介绍,传统的开药方式是“医生开了什么药,患者就得拿什么药。对医生来说,会出现吃回扣的现象;对患者来说,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利位置,没有什么选择权利。”

有了自选药品超市,医生开完处方后,患者可以拿着处方到自选药品超市自主选购,也可以不先找医生开处方,自主购药后再去咨询医生。“这体现了医疗界对患者的透明,同时抵制了医生吃回扣的问题。”赵德伟说。目前,该院自选药品超市已经陈列了千余种药品供患者自行选购。

前来自选药品超市购药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到这儿买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了自选药品超市以后,不但省了很多钱,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随时问医生,医生会耐心解答自己的问题,来这买药她放心。

前瞻的医院管理理念

赵德伟认为,一座医院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设备和环境的建设,人的服务思想的转变。设备和环境是医院生存下去的客观条件,可通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来完成;医护工作者的服务思想则需要管理者从细微处下功夫进行优化。

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医院的大小不是看床位数的多少,而是看医院看病能力的大小。我们医院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000张的床位数,力争做到,不求最多,但求最精。”几年来,在赵德伟的带动下,医院先后与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大型医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无论是医院的环境改造还是服务细节都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医院管理者要远视,不能急功近利,医院首先应该定位在公益性,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社会效益增强自然会推动经济效益。”赵德伟表示,近年来,医院为周边社区、农村投入的巨额设备以及培训等,都是免费的,这样做的目标不是和基层医疗机构抢患者,而是尽力做到让患者“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最大限度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服务细致入微

“我们所说的‘人性化关怀’,不是说让医护人员仅仅参与到‘微笑服务’中来就可以了,而是让他们能够在方方面面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实际出发。”赵德伟给记者举了一个实例,去年,有位学校退下来的老教授来医院看心脏病,有的医护人员称呼其为“老大爷”,这位教授的脸上顿时显露出不悦之色,恰巧,赵德伟知道了这件事,便严厉的批评了这些医护人员,告诫他们:“治病不是治一个人,而是治一个社会,给患者治病,首先要把患者的心理情况摸清,不能因为他退下来了便让他感到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了,这样极容易导致患者心理失衡,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br><br>

注重文化建设

“人人都成功”是赵德伟一直坚守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方式,“我们为大家设立了公平的跑道,希望大家在够在这个跑道上快速成才,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使他们因为在这所医院工作而感到荣耀。”赵德伟说,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要自己的专业特色,即使是后勤服务人员,医院也为之设立了“服务管理立项”奖。<br><br>

”只注重个人的努力,忽略了群体的作用也容易导致人心涣散。”在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赵德伟更注重群体的贡献,对于那些在队建设和谐的科室,医院都给予了相应的褒奖和鼓励。

医护人员带记者参观了医院行政人员——低矮、破旧的平房与门诊等医疗工作者的豪华办公场所形成了巨大反差,“我们院长从不说空话,他承诺给医护人员和患者最好的工作环境就一定做到,你看,我们院长的办公室也在这座房子里。”医护人员自豪地说。

“坚强的意志力推动信息化进程”

“一把手”强制推进

信息中心的张翔主任介绍,2004年起,赵院长就认识到医院信息系统不仅是安装一个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大量先进的医院管理思想。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本身是医院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医院管理者的信息使用水平,决定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数字化医院建设整个过程中,对医院领导的最大挑战,莫过于有坚强的意志力,莫过于把信息化建设坚定不移的向前推进。赵院长要时刻面对这样一些关键性问题:怎样提高各科室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认识,并调动他们应用信息系统的积极性?首先,就是强制执行。比如,LIS系统一上线,赵院长就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再出纸质检验单,这种要求是强制性的,所有医生都必须遵守。其次,要让医生感受到信息化本身的便捷和先进性。如果没有信息化建设,门诊患者的病历,科室医生通常很难全面了解,而门诊医生工作站把患者的信息都收集进去后,相关医生随时可以调阅。这使医生们切实感受到,信息系统确实能帮助解决大问题。第三,将信息化建设目标纳入考核体系。从2004年到现在,每年年初,医院都确立一个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每年上一个台阶。

“单病种负责制”

无论是医生还是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赵院长都引入了“单病种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对于医生,业务范围的划分更加专业化,对于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则是软、硬件各有分工,彼此协同配合。如在机房搬迁和数据迁移中,信息中心引入了项目管理的实施理念,项目团队的建立和分工,工程的衔接,时间点的安排等一切井然有序,顺利地完成了机房搬迁、数据库升级、数据迁移、核心和汇聚交换机升级等一系列重大工作。

未来目标高远

目前,在大连大学的指导下,在辽宁省信息产业厅、大连市科技局、信息产业局、卫生局的支持下,农村远程医疗救助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业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赵德伟认为,远程医疗在外科手术中及急救中的应用还没能完全推开,因此,医院正在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究、开发外科手术医学信息系统——通过机械手完成精细的外科手术。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生通过机械手就能轻松准确的完成外科手术。

采访手记:

赵德伟在他的《鸿鹄集》“自勉”诗中这样写到:

大千世上自多情,

艰难困苦骨气生。

作诗意来要狂妄,

为人节度须寡静。

才如湖水越虚心,

胸有万卷事竟成。

君子不计小码锱,

青史总可留其名。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与理想,看到了他的才华与勃勃雄心,也看到了医院医护工作者潜心工作的原因所在。

在大连采访的行程中,其他医院的朋友说起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院长赵德伟,都赞不绝口:“我和赵院长是同行,都说‘同行是冤家’,但对赵院长,我一直是抱着学习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他做什么事都能身体力行,称得上‘胸藏锦绣,腹有珠玑’,决策果断,执行力也强,是个非常有魄力的人。”

医院的患者数量日趋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日益加大,但无论工作有多忙,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叫累,为什么全院的工作人员有这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被采访的人几乎异口同声:“是赵院长的人格魅力吸引我们这样去工作!”

赵德伟笑谈,等自己老了退休以后,会寻一片幽静的田园,继续自己喜爱的文学艺术,过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正是:

金戈铁马话当年,

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今且看东风面,

人间沧桑数百年。

Box:赵德伟小传:

赵德伟,1955年5月生,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博士,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骨坏死及相关研究近30年,独创针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现已治疗患者三千余例,优良率达90%。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主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与再造》(第1版、第2版)、《骨坏死》、等学术专著5部;副主编及编委著作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研项目9项。

部分社会兼职:国际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亚太人工关节协会中国分会理事,国际骨坏死学会亚洲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协会肢残委员会创伤骨科学组副组长,中国临床解剖学会临床分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等。同时担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等多家权威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内容提供:策划部 收稿:20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