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高精技术彰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力 创新发展打造高水平百姓信任医疗平

  • 文:转载:2017年12月12日《大连日报》12版
  • 日期:2017-12-12

在今年召开的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年会上,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骨科专家赵德伟教授被任命为新一任副主席,并兼任该研究会中国区主席。

由此看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在国际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之高。赵德伟教授带领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团队,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无论是在治疗技术、科研能力,还是在专家实力、床位规模等方面均已进入国家先进骨科行列。

细分专业 确保医疗技术精益求精

近年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真正实现了骨科 “专病专治”“专业细分”,骨科医生治病真正做到了“精益求精”。

骨科治疗的专业细分,能够更好地解决骨科治疗的每一个难题、提升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更加全面地系统的医疗服务。骨科下设包括关节、脊柱、创伤、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肿瘤、小儿骨科、手外科、中医骨伤、康复科、骨内科等多个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都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并有其先进的治疗技术、精准的科研方向和特色的治疗方法。

骨科在大连市率先开展了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计算机导航下微创置换人工关节、关节镜微创治疗等骨科微创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股骨头血运研究,针对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创新性研发多种预防和手术治疗的技术。

在运动医学领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全面开展膝、肩、踝、髋、腕及肘关节镜及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的学科。

在脊柱外科领域,成功开展了代表微创脊柱外科前沿水平的治疗技术:脊柱显微外科技术。

在创伤及中医骨伤整复方面,整合以中医正骨整复为特色的造船医院骨科,从而形成了骨科创伤治疗从传统保守疗法到手术治疗的完整体系。

康复中心成为大连市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新建康复中心拥有康复机器人、上下肢肌力训练系统等一系列国际先进的设备。

引智交流 推动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医院始终坚持自身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地建设学术梯队,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学科专家的特长。

医院骨科聘请了国内极具影响力的骨科及相关学科的专家:聘请了《microsurgery》主编张峰教授为骨科主任;聘请樊代明院士、钟世镇院士、《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主编徐达传等国内外专家46人担任医院骨科客座教授。外聘专家与本院专家的强强联合,促进了骨科技术的更好发展。

骨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开展国内及国际化学术交流。医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附属特种外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等国内外著名医院开展了常规化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骨科的高端学术交流方面。医院派出多名医生到美国、德国、韩国的先进医院学习、研修;并多次主办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的骨科和骨显微外科的高峰论坛。

高端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医院骨科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将医院骨科的科研成果,以及独有的、处于国内外领先的医疗技术,推广到全国乃至国外。

探索创新 实现科研成果技术转化

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对提升骨科诊断技术有着积极作用。多年来,赵德伟教授带领团队致力于髋周解剖学、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以及新型金属材料用于骨科的材料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骨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获得了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和关注。

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上,赵德伟教授带领大连大学骨科团队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获得多项专利。相关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赵德伟教授自主研发的新型骨植体——多孔钽金属,获多项专利。这种新型骨植入体,依据需求进行了相关内植入体设计,从而提高组织相容性及内固定稳定性,相关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近年来开展的突破性研创可降解纯镁医用金属材料,也受到了国际材料学界重视。赵德伟带领的团队,在临床应用角度对可降解纯镁金属螺钉的螺纹、螺帽及螺槽进行重新设计,成果已获得二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还研究发现了手术中“选择性修复较为粗大的SRA”,可以实现对断裂的股骨头及其颈部重新供血的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础指导股骨头治疗手术,整个手术思路与断指再植手术类似,相当于“股骨头再植手术”。

2016年,国家发改委的“骨科植入材料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骨科的科研团队,通过研发出新型生物材料,提高骨科疾病研究及治疗水平,建立完善生物及骨植入材料检测中心,让中国的骨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