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与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

  • 文:药剂科 张楠楠
  • 日期:2017-07-07

双胍类

代表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君力达)

作用特点

二甲双胍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传统的一线用药,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如果没有禁忌症,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二甲双胍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其作用机理是提高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通过抑制糖元异生和糖元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降低脂肪酸氧化率,提高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2%。从作用的程度上看,二甲双胍对脂肪分解以及对肌肉摄取葡萄糖的作用相对比较弱,它最主要的作用还是抑制肝糖输出,从而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以腹泻和恶心多见,发生率相对较高。这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早期,且呈剂量依赖性,多数患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以耐受。建议通过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方式来预防和避免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另外可以通过饭后服用或肠溶制剂代替普通片来预防和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者长期应用并不增加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注意事项

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禁忌症包括中度(3b级)和严重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45ml/min);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休克;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等;已知对二甲双胍过敏者;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酗酒者;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可以暂时停用本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磺脲类

代表药物

格列美脲片(亚莫利、万苏平)、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

作用特点

磺脲类药物与磺脲受体结合,作用于依赖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启动胰岛素分泌的链式反应而降低血糖;其降糖作用依赖于机体有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是一类应用时间长、降糖疗效肯定和安全性高的降糖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不良反应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增加体重,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头痛、皮疹、恶心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呕吐、腹泻、腹痛等),少数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新型的以及剂型改良后的磺脲类促泌剂,这些不良反应均少见。

注意事项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片(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片(唐力)

作用机理

格列奈类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与磺脲类药物不同的结合位点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0%-1.5%。

不良反应

格列奈类药物可引发低血糖,但低血糖的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注意事项

对于肾功能不全者使用瑞格列奈无需调整起始剂量。

α-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

阿卡波糖片(拜唐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片(倍欣)

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α-糖苷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一般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5%-0.8%。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和表现为餐后高血糖为主的患者。不增加体重,单独使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可以与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和胰岛素等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小剂量开始服用可以使不良反应减轻。

注意事项

禁忌症:消化吸收障碍及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肝肾功能损害者(肌酐清除率<25ml/min)、妊娠期和哺乳期;对此药过敏者;严重贫血及严重造血功能障碍者。阿卡波糖应在进餐时同第一口主食嚼服,伏格列波糖应餐前口服,服药后即刻进餐。如果联合其他药物发生低血糖,应直接使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状态,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噻唑烷二酮类

代表药物

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文迪雅)、盐酸吡格列酮片(艾可拓)

作用机制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一般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1.5%。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水肿,可能增加心衰和骨折风险。

注意事项

用药前确定有无基础心脏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有无同时应用可以引起水肿的药物,治疗期间注意观察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