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新商报】手握三条“镜子”胆道取石还能这样微创

  • 文:转载:2017年6月5日《新商报》A15版
  • 日期:2017-06-06

近年来,高热量、高蛋白、高胆固醇等不良饮食习惯使得胆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然而,在只有几毫米粗细的胆管上“动刀”创伤很大,年老体弱者更是难以耐受传统手术治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胆道微创外科主任杨玉龙十多年前开始就致力于胆道疾病微创治疗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手术经验。记者采访了解到,胆道微创外科去年完成的1000多例手术中90%以上为胆道结石患者,掌握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三镜有机结合使用,学科带头人杨玉龙带领一支优秀的医生团队,以最小的创伤解除了结石带给患者的痛苦。

带领团队发展 提出新的治疗思路

2008年,杨玉龙在医院单病种制发展战略的支持下组建了胆道微创外科,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大连地区知名的特色科室之一,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普外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是大连市肝胆外科一级重点学科,并连续七年主办全国肝胆胰微创外科大连高峰论坛。杨玉龙带领胆道微创外科团队依托技术、设备优势,实现用微创方法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狭窄以及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

在多年临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杨玉龙提出了更多创新的胆道结石治疗理念。杨玉龙告诉记者,即便都是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方案也会不同,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有的患者胆总管结石比较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或者肝内胆管结石,往往采用腹腔镜结合术中胆道镜技术,一次性解决所有结石;对于单纯胆总管结石、年老体弱、不能安全耐受麻醉手术的患者,可以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实现经口十二指肠镜取石;而对那些年轻、美容需求强烈的患者,还有实现手术微创化、美容化的方法。杨玉龙还发现,导致很多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反复产生结石的症结可能不在胆囊,而是胆道流出道的异常导致胆囊继发性产生结石。这项理论为胆囊结石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使部分病人免于胆囊切除,目前得到了国内胆道同行较强烈反响与认可。

胆总管结石 不开刀也能取石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它反复发作,有的患者还因此多次接受手术。过去,治疗胆总管结石需要开腹,手术创伤大,合并症多,尤其是病情危重的老年人手术风险非常高。不久前,90多岁的刘大爷到医院时胆道结石、胆道感染非常严重,而且他的心肺功能也很弱,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杨玉龙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一根十二指肠镜经口将胆管结石顺利取出。杨玉龙介绍说,这种技术,不开刀、不需要麻醉,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或发达地区的首选治疗方法。

很多患者胆道结石反复发作,甚至做过三四次开腹手术取石。杨玉龙告诉记者,由于传统开腹手术后组织发生严重黏连,在腹腔内寻找分离胆管十分困难和危险,手术时间常常被延长到数个小时,对人体损伤极大。而通过人体自然腔道进入胆管进行取石,不受腹腔黏连的影响,手术常常在很短时间内结束,现在有一半的患者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取石。

肝内胆管结石 微创手术降低风险

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属于肝外结石,而肝内胆管结石的处理一直困扰着肝胆界。杨玉龙形象地比喻肝内胆管犹如无数分支的迷宫,如何在迷宫中准确找到结石并取出是巨大的考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或因年轻时患过胆道蛔虫,虫卵死亡后形成胆色素结石,或因营养不良、体内某种酶缺乏形成结石,较难发现。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闷胀不适,急性发作时可能会在局部形成脓肿,如果久拖不处理,还有诱发肝脏肿瘤或胆管细胞癌的风险。

病房里,有两成患者患肝内胆管结石,杨玉龙表示,胆道镜可以帮助医生处理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时,给患者做个小切口,进入纤维胆道镜,可以任意弯曲,直到找到结石位置并取出。如果有的结石较大,还可以利用等离子碎石技术,先碎石再取石。有的患者不适合手术,杨玉龙还有“更微创”的办法来处理,只需要一根穿刺针,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镜取石。这样做不仅可以将结石取干净,还免除了患者切除肝脏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