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新商报】3D打印技术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 无形的手术刀让肿瘤“消失”

  • 文:转载:2017年4月17日【新商报】A15版
  • 日期:2017-04-18

近日,记者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肿瘤专家王若雨的资料库里,看到多位癌症晚期、复发、转移患者的诊疗记录,他们在接受3D打印模板与粒子植入相结合的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从去年9月开展此项技术至今,已有50多位患者获益,粒子植入的部位从头颈部,向下延伸至胸腹部,囊括了几乎所有实体肿瘤的治疗。王若雨表示,精准规范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脊椎肿瘤、乳腺癌局部病灶、乳腺癌胸壁转移、肺癌、纵膈肿瘤等患者带来延长生存期的希望。

肿瘤转移到胸椎

植入粒子来减轻压迫症状

上周一,王若雨出门诊时,66岁的王先生前来求助,他患有肝癌,最近肿瘤又转移到了胸椎,逐渐感到走路无力,而且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但是,患者从未放弃过,一直四处寻医问药,希望有新的手段能够帮助他解除痛苦。在仔细研究患者的病历后,王若雨发现患者目前的情况已经没有手术的可能,而且之前患者曾经做过放疗,但是放疗并没有控制住肿瘤的进展,肿瘤开始压迫脊髓,随时有瘫痪的风险。此时,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已经不能再应用,故而王若雨为患者制订了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治疗方案,解决局部问题,让肿瘤逐步缩小,减轻压迫症状,避免患者瘫痪,解除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王若雨介绍说,常规放疗是指放射线从身体外面穿过正常组织进入肿瘤,而放射性粒子植入则相反,粒子通过穿刺技术精确到达肿瘤内部,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从内部向外照射,减少了射线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误伤”,在放射剂量可以根据病情需求倍增,直至肿瘤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如果患者此后又发现新的肿瘤转移灶,还可以再次植入放射粒子,继续得到治疗机会。

巨大的纵隔肿瘤

在200颗粒子照射下缩小

20多岁的刘先生是王若雨的老病号,在今年的CT复查中,他的纵隔肿瘤没有再发展,而且越来越小。多年前,小伙子因为胸闷来到医院,竟然是淋巴瘤纵膈转移,胸腔内直径15厘米的大肿瘤包裹着大动脉,还黏连着心包。刘先生的淋巴瘤非常特殊,其中还掺杂着淋巴肉瘤,经过放化疗后,肿瘤还剩下近10厘米。这时,他既没有手术机会,也不能再继续放化疗,该怎么办?王若雨分两次,为患者植入了200颗放射性粒子,在8年的时间里,肿瘤不再进展,并逐步缩小,小伙子回归社会,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在肿瘤的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成为患者的另一种选择。王若雨早在2000年就开展过徒手粒子植入,而随着这项新兴的前沿技术的发展,如今,3D打印模板技术的引入,让放射性粒子植入更加精准。患者术前定位时的CT影像数据被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量身定制出与解剖结构、穿刺路径匹配的模板,术中医生在CT和超声的引导下,按照设计好的针道深度、角度和植入粒子的数目,尽量避开血管、神经及脏器进行精准穿刺植入,减少了并发症的几率。

肺癌、乳癌局部病灶

有植入条件也可不手术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乳腺癌、肺癌的治疗首先是看能否做外科手术。然而,不论是乳腺还是肺叶的切除,对于人体也会造成损伤。王若雨告诉记者,从理论上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既然可以治疗晚期肿瘤,那么也可以尝试早期癌症的治疗。

宋先生在体检中发现肺部有一个直径1厘米的小结节,经诊断是早期肺癌,他对手术有顾虑,当听说植入放射性粒子也可以“杀死”肿瘤后,便找到王若雨寻求帮助。植入后两个月,宋先生复查CT发现,那个令他紧张的肿瘤在影像上已经找不到了。此外,针对食管癌患者,还可以放置带粒子的支架,不仅可以撑开堵塞的食道,让患者可以顺利进食,还能同时做治疗。

王若雨表示,放射性粒子植入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针对乳腺癌局部病灶、乳腺癌胸壁转移、胸壁皮肤皮下转移、原发性肺癌、肺癌的转移复发等疾病,可以精准地“消灭”肿瘤,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