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大连大学甲流防控应急预案

  • 日期:2009-09-22

关于印发《大连大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各处、室,直属各单位:

学校对大连大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修订)》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印发,请你们组织学习宣传,并遵照执行。(大连大学 二OO九年九月十八日)

大连大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预案(修订)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确保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应急病情,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以及近日省市下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部门分工

1.学校办公室

及时传达甲型H1N1防控工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指挥协调、情况汇总和信息报送工作;整理甲型H1N1防控工作会议纪要和防控工作档案;负责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督办工作。

2.医学部

密切注视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尤其是大连市和国内高校疫情动态;跟踪甲型H1N1防控诊治进展情况,为进一步修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方案;配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门诊部

保障甲型H1N1流感的消毒药品等物资的供应工作;做好发热门诊的登记和排查工作;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具体防控措施;掌握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负责对接触过患甲型H1N1流感和疑似甲型H1N1流感人员的隔离和医学观察工作。

4.教务处

负责将甲型H1N1防控工作纳入健康教育课内容,做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根据健康告示书的内容,在新生中开展甲型H1N1健康教育;负责停课、调课等课程安排工作。

5.学生处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传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负责各学院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落实工作;建立学生健康询问站。

6.工会

负责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与各分会联系,了解教工的外出和身体健康状况。

7.总务处

负责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负责食堂、班车的卫生消毒工作;负责洗手液、体温计、防护服等有关物资的采购、储备和供应工作;做好公共教室的通风工作;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所需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

8.保卫处

负责学校治安管理,维护校园秩序,根据需要和上级要求实施隔离措施;负责医学观察隔离区的守护和安全工作;负责校园保卫及校门进出管理。

9.外事处、国际交流学院、产业处

负责外籍师生的健康教育和体温监测工作;掌握外籍师生的外出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10.爱卫会

负责全校的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工作。

11.宿舍管理中心

负责学生宿舍的卫生管理、通风和消毒工作,负责学生生活区域内的防控宣传工作。

12.各学院(学部、研究生部、卫校)和其它部门

负责本单位师生的体温监测工作,负责信息报送工作,信息报送要迅速、真实、准确,不得瞒报、迟报和误报;各单位要加强对本部门职工的管理,对外出及返回人员进行登记,配合排查和隔离观察工作;服从学校防控办的统一指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防控措施。

13.附属医院

负责校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工作;做好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二、校内可疑病例的工作流程

1.门诊部接诊后,立即对该病例实行隔离,并报告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办公室,同时上报开发区疾控中心。

2.各单位一旦出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应迅速了解该病例所接触范围,并将其报告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办公室。按照上级防疫部门的要求对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观察,并安排身体检查。

3.宿办、总务处等部门负责对该病例住所、活动的地方(宿舍、教室、图书馆、食堂等)进行全面消毒。

4.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发热及可疑病例的报告流程为

学生:

(1)学生→ 门诊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

(2)学生→班长→学院→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

(3)学生→宿舍长→宿舍管理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

教工:

(1)教工→门诊部→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

(2)教工→ 学院(部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办公室

三、防控措施

(一)日常防控

1.各学院、部门要熟悉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各学院、部门党政一把手为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负全面责任。各学院和部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和措施。

2.教职工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由所在学院、部门负责,临时工的防控工作由聘用单位负责,学生的防控工作由所在学院负责。

3.各学院、部门指定专人为甲型H1NI流感防控工作联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各学院学生由辅导员指定班内一名同学为卫生员,负责班级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4.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在师生员工中开展晨检工作,要求师生员工于每日晨起后早餐前进行体温监测(腋下测量5~10分钟),发现体温≥37.5℃需及时报告。各学院、部门要认真做好师生员工的缺勤登记和跟踪随访工作。对于缺勤的师生员工,必须查明缺勤原因,因发热或有流感症状缺勤,需按规定及时上报。

5.体温异常的师生员工应立即到门诊部进行排查、诊治。门诊部应做好发热及有流感症状病人的预检、排查和转诊工作。对于发热及有流感症状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登记,仔细询问病史,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跟踪随访。

6.师生员工应主动报告是否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是否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对于有密切接触史的师生员工,应进行7天的医学观察。

(二)应急防控措施

1.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1)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2)学校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

(3)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4)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5)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6)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2.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采取以下措施:

①学校应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加强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②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③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④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⑤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⑥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执行。

⑦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处置措施。

(2)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采取以下措施:

①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②经政府批准同意,大学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③经政府批准同意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3)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采取以下措施:

①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

②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③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附件:大连大学甲型H1N1流感预防干预措施技术指南(大连大学网站 2009-9-22本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