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新商报】多种方法修复重建股骨头根据血运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文:转载:2017年2月20日《新商报》A15版
  • 日期:2017-02-22

股骨头坏死的进展时间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患者往往要忍耐持续不断的髋部疼痛,有些人还因此不良于行。上周四上午,又到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骨科专家赵德伟出诊的日子,诊室外一大早就挤满了焦急等待的患者和家属,他们希望从专家口中得到一个结论,到底是不是股骨头坏死,应该怎样治疗。赵德伟一直致力于骨坏死治疗的系列研究,2016年,他又重新牵头修订了《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再次规范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保留股骨头治疗上,赵德伟对血运做深入研究,改善了传统手术方式的弊端,大大延缓了年轻患者人工关节置换的时间。

诊室探访 为复杂疑难病症患者指出治疗方向

采访当日,记者看到不少患者的病症十分复杂,有的还曾辗转多家医院做过咨询或治疗,当打听到赵德伟是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权威专家后,希望专家能拿出一个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第一位患者是60多岁的女士,从15年前左侧髋部、大腿开始疼痛,其间,她尝试过按摩、针灸等各种治疗方法,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走路时间一长就疼痛难忍。赵德伟指着X光片为患者详细解释说,她并没有出现股骨头坏死,但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形成骨刺,髋关节撞击导致疼痛。如果患者只对关节做“修整”,不能完全解决疼痛,时间久了,还可能患上骨关节炎,最终需要做关节置换,从患者目前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考量,关节置换手术现在就可以做。

还有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几年前在当地医院将左侧髋关节做了置换,但是数月前关节出现问题再次置换,现在,患者依然感到疼痛,只能坐在轮椅上。赵德伟反复看X光片后告诉患者,这类“翻修”手术十分复杂,不但左侧人工髋关节要更换,还要植骨来固定,右侧髋关节也到了需要置换的程度,安排入院做进一步检查,再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

专家释疑

多种治疗方法修复重建股骨头

股骨头坏死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酗酒、髋部外伤、类风湿、血液系统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访当日,有几位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赵德伟反复强调,对于年轻患者应尽最大努力保留股骨头,延缓髋关节置换的时间,目前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法可以保留股骨头。

赵德伟介绍说,对1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服药,做物理治疗。对45岁以下2期股骨头坏死,可以应用细胞学技术,离体培养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回植入坏死股骨头,提供股骨头修复重建的种子细胞,为新骨生成、替代死骨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坏死股骨头的修复。对45岁以下3期股骨头坏死,应用带血运骨瓣移植的方式对股骨头进行修复,在股骨头颈部开创清除股骨头内坏死骨后,重建股骨头内血运,达到治疗目的。如果股骨头坏死已达4期,患者在55岁以上,股骨头已经塌陷,应该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需要提醒的是,股骨头坏死晚期、头破损严重的青年患者,可以采用“多个带血运骨瓣重建股骨头”技术进行保留股骨头治疗,这样可以避免过早更换人工关节十几年后再次翻修的困扰,目前,已有数千例此类患者重新站立起来。

理论突破 根据血运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在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路上,赵德伟一直在寻求突破,2014年开始,专家就带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团队,通过对传统手术方式和股骨头颈部的解剖及血运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传统手术方式的弊端所在。传统手术方式容易破坏股骨头内的血管网,影响血运,为此,赵德伟努力钻研实现坚强物理固定的同时尽量不破坏股骨头的血管网,并进行了术式改进。

赵德伟告诉记者,现在根据股骨头血运情况,对股骨头坏死重新进行分期,分为静脉瘀滞、动脉缺血、动脉闭塞三期。治疗前,患者需要做股骨头血管造影,对血运情况进行判断,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针对静脉瘀滞期的患者,可以选择服用药物、限制负重的保守治疗方法,以舒筋活血为主,严重点的也可以做个“小手术”,髓芯减压术就可以减轻股骨头内压力、去除死骨、植入新骨,当血运开通了,骨坏死就不会继续进展。到了动脉缺血阶段,可以做骨瓣移植手术,这对于年轻患者更有意义。当患者股骨头坏死到达晚期动脉闭塞阶段,既可以做骨瓣移植,并使用多孔钽金属棒将股骨头撑起来,也可以做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血运的研究突破,赵德伟带领骨科团队再一次严格规范了股骨头坏死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