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她们的名字永远记在我心中

  • 文:宣传策划部
  • 日期:2013-05-24

2013年5月20日,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一科住院的小伙子小荣今天出院了。这会儿,他正同家人一起依依不舍的与照料过自己的医护人员道别,调皮的他,借助网络语言大声说:“520——我爱你们”!在场的医生、护士和患者家人都禁不住笑了起来,病室里充满幸福欢乐的气氛。

这个经历了生死考验的21岁大男孩57天前被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持续高烧不退,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出现了意识障碍和四肢抽搐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医生为他实施腰椎穿刺术进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高达300毫米汞柱,脑脊液墨汁染色病原学检查证实为严重隐球菌感染,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患者病情危重,主管内科医疗工作的刘婷副院长亲临病房,了解病情,查看病人,并同治疗组一起研究治疗方案,制定抢救措施,指导救治工作。

据神经内一科主任朴翔宇主任医师介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这种病菌大多从患者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由于临床上较少见,其症状不典型,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朴主任强调,该病治疗成功与否,早期确诊,并实施规范治疗至关重要;此外,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副作用较大,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药物剂量大会损害病人的肝、肾功能,以致无法耐受,剂量不足,病人又得不到有效治疗。为了把握好用药,将药物副作用降到最低,治疗小组采用了个体化的治疗,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以保证用药合理安全。

在小荣病重期间,朴翔宇主任每天一早就到病房看病人,在她的脸上可以看出病情的变化:好转了朴主任的表情轻松,病情加重了朴主任的表情凝重。无论休息日、还是清明、“五一”小长假,朴主任从未离开过患者超过10小时;每次做大型检查,主管徐萍医生总是亲自陪同。在护理上,护士们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病人卧床休息,需要绝对安静,护理各项操作都要轻柔,防止对病人造成不良刺激;她们指导家属,陪护时尽量减少与病人谈话时间,让其充分休息。

病人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了。朴翔宇主任又详细分析了病情并对原有的治疗方案提出了指导意见:严密观察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加强脱水,防治脑疝,保护脑组织,保护视神经;注意预防肝肾功能损害,随时纠正电解质紊乱,还应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等。

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输液,医生和护士在病床前穿梭往来;患者剧烈头痛时常常彻夜难眠,护士们轮流陪在他的身边;病情反复了,医护人员绝不放弃,调整治疗,再次组织抢救。由于病程较长,病人逐渐产生了烦躁、焦虑情绪,为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他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用药治疗。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治疗的进展,小荣的病情由重转轻,逐渐康复。复查脑脊液病原菌已消失,各项指标趋于好转,久违的微笑又重新出现在这个大男孩及家人的脸上。出院前,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定期来医院复查。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出院这天,小荣及家人将定做的写有“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锦旗连同写给医院领导的感谢信,送到医院办公室。小荣在信中说,是神经内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生命赋予的过程让我永生难忘,一生感激!感谢医院领导,感谢刘院长,感谢神经内一全体医护人员,她们的名字永远记在我心中:朴翔宇、徐萍、蔡鸣、申冬青、孙涌津、孙瑞坦、赵杰 ......

据悉,早在2013年3月,朴翔宇主任所带领的神经内一科团队就被大连市妇联授予了“巾帼文明岗”称号。

收稿日期:2013-5-24 本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