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熄灭指尖烟,重启肺活力
- 文:呼吸二科 荆姬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10-31
吸烟是危害肺部健康的“头号杀手”,长期吸烟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肺功能,诱发慢阻肺、哮喘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可能加重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帮助大家摆脱对尼古丁依赖,守护肺部健康,我院于今年年初正式成立戒烟门诊,以呼吸二科主任张黎川为首的医护团队组成“戒烟特攻队”,以“将患者的吸烟率‘打’下来,让患者肺功能‘提’上去”为目标,联手对抗尼古丁“顽敌”。
多管齐下,专治各种 “不服”
我们奉行“软硬兼施” 策略:
①个性化方案:量身定制 “戒烟兵法”,有人是 “逐步减量派”,有人适合 “突然戒断法”;
②药物神助攻:规范用药物代疗法,为戒烟者装上“防弹盔甲”;
③行为干预:设立“戒烟树洞”,专听戒断期“吐槽”;
④宣教攻势:开展“肺话连篇”讲座,用熏黑的肺模型现场“劝退”;
⑤多学科协作:心理治疗师专攻“心瘾”,医生严防药物副作用,打出一套漂亮组合拳。
数字会说话,肺在鼓掌
截至目前,共干预 近百人,成功戒烟 67 人(成功率 68.37%)。3 个月随访复吸率控制在 12.24%。更惊喜的是:戒烟者肺功能 FEV1 平均提升 8.7%,慢性咳嗽发生率下降 43.5%—— 数据证明,丢掉烟头后,肺真的会“喜极而泣”!
典型案例
案例 1:“老烟枪” 王叔有55 年烟龄,因长期吸烟已发展为慢阻肺中晚期,日常爬两层楼就气喘吁吁,咳嗽咳痰不断。门诊团队采用“药物替代 + 行为习惯替代”双管齐下的方案,在规范用药减轻戒断反应的同时,帮助他将饭后、睡前吸烟的习惯替换为盘核桃。3 个月后复诊,王叔高兴地说:“现在不仅咳痰少了,爬楼也不喘了,连手里的核桃都盘出包浆了!”
案例 2:李女士患有支气管哮喘,且有“压力型吸烟”习惯,每当工作紧张、情绪焦虑时就会通过吸烟缓解,导致哮喘频繁发作。门诊心理治疗师针对她的心理诱因,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同时,医生根据哮喘病情调整吸入药物方案,减少吸烟对哮喘的诱发影响。如今随访时,李女士骄傲地宣布:“现在遇到压力再也不想着吸烟了,哮喘发作也少了!”
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戒烟服务,让更多吸烟患者受益:
1.建立“戒烟朋友圈”互助社群,邀请已成功戒烟的患者分享经验,鼓励正在戒烟的患者互相监督,通过同伴支持提高随访粘性,减少复吸;
2.制作系列短视频宣教内容,方便患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学习,打破宣教 “时间壁垒”;
3.开发“老烟枪定制版” 阶梯式戒烟方案,从用药剂量、行为干预频率到随访周期都进行个性化设计,让戒烟方案更贴合这类人群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习惯。
此外,我们还计划探索开发戒烟管理 APP,实现患者吸烟记录、用药提醒、肺功能变化追踪等功能的线上化管理;同时推动跨科室联动,联合心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等科室搭建“无烟医院”健康网络,让每个患者都能摆脱烟瘾困扰,享受更自由、更顺畅的呼吸!
出诊专家:张黎川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