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倾听“青春”的心声
- 文:医学心理科 宁淑娥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10-11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权威部门的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严峻,约5-6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受心理问题困扰,20%左右的青少年每周都出现过拒学念头,近半数青少年存在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问题。且心理健康形势呈现“高压力、低幸福感”的普遍特征。问题发生呈现低龄化(向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蔓延)、隐匿化(如以头痛、腹痛等身体不适为表现)和共病化(如焦虑与抑郁并存)的特点。下面谈谈当代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专业化的干预措施。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情绪问题是核心,主要以焦虑情绪(如考试焦虑、社交恐惧)和抑郁情绪(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最为常见,是许多行为问题的内在根源。
2.行为问题:例如非自杀性自伤是青少年缓解巨大心理痛苦的危险信号;网络成瘾多是他们逃避现实压力的结果;进食障碍与他们体像关注和压力控制相关。
3.关系与适应问题:例如在学业、隐私方面激烈的亲子冲突、同伴关系困难(孤立或霸凌)及厌学拒学,是心理困境的外在体现。
二、主要影响因素
1.微观系统:是直接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家庭的问题表现在高压/控制型或忽视型教养、过高的学业期望、家庭不和睦等。学校的问题表现在唯分数论的竞争氛围、支持系统不足、同伴压力与霸凌等。
2.宏观系统:是间接的压力源,表现在社会文化方面,如“内卷”与“鸡娃”文化制造的普遍焦虑。在数字世界方面,如社交媒体的“完美人设”压力、信息过载与网络暴力。
3.个体因素:青春期大脑发育不均衡(情绪脑快于理智脑)、激素变化,心理承受、适应、应激能力弱等共同导致情绪不稳定、冲动、控制力差。
三、专业干预
从专业心理医生角度,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1.精准评估与诊断:通过专业访谈、心理测评,全面评估青少年的情绪、行为、认知及社会功能状态。准确区分是暂时的心理困扰还是临床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为后续干预提供清晰方向。
2.提供个体化心理治疗:常用的疗法有认知行为疗法(CBT)、接纳承诺疗法(ACT)、辩证行为疗法(DBT)三种。
3.推动家庭系统干预:通过家庭治疗,改善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调整不良的教养方式,重塑健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4.协同与危机干预:与学校、心理医生保持协作,为青少年构建一个一致的支持网络。对于有自伤、自杀风险的个案,立即启动危机干预,制定安全计划,确保人身安全,并可能建议转介至心理科进行药物治疗。
出诊专家:
宁淑娥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周三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