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一场守护呼吸的联合攻坚

  • 文:呼吸二科 刘唱
  • 审校:邢露
  • 审核:邵蔚
  • 日期:2025-08-26

86岁的杨奶奶被轮椅推来时,每一次呼吸都像在“负重爬坡”:指尖血氧饱和度仅 85%,得间隔几秒就做一次补气动作,长期受此折磨,她浑身乏力,食欲极差,生活彻底陷入困境。

外院胸部CT检查显示,她的气道从左主支气管开口到下叶基底段几乎被肿瘤完全堵塞,左肺无法通气。气道阻塞引发肺部感染反复,肺功能也因长期缺氧持续衰退,加上基础疾病叠加,病情变得错综复杂,地方医院建议保守治疗。

了解到病情后,呼吸与危重症二科主任张黎川迅速做出决策:先把气道打开!考虑到高龄与共病,决定启动多学科协作治疗。麻醉二团队精准维持生命体征与气道保护,呼吸二介入团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经支气管镜实施肿物清除与消融术,护理团队全程配合筑牢围术期护理防线。手术就像在气道里打响一场“隧道攻坚战”:沿着左主支气管口那狭窄的“施工隧道”逐段推进,先清除前方的肿瘤“障碍”,再评估每一段气道的通畅度与出血风险,最后抽走积存的脓液“淤堵”,目标只有一个——恢复通气与引流。操作过程中,随着肿瘤的清出和脓性分泌物持续排出,血氧上升维持在 95% 以上;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左上肺已完全复张,左下肺大部分恢复通气。杨奶奶不再为每一口气力竭,她不仅能自主翻身、平稳入睡,还能正常行走,更重要的是,她重新获得了接受后续综合治疗的机会。

这次“气道解封”的成功,来自细节里的硬仗:

✔精准介入:在狭窄气道内完成肿瘤减积、消融与脓液清除;

✔安全护航:麻醉科保护性通气与给药策略将风险降到最低;

✔连续照护:护理团队围绕排痰、雾化、体位、营养等方面做足管理,巩固通气效果。

张黎川主任强调,对老年高龄手术机会有限的肺部肿瘤患者,需“先解困、再综合”,治疗核心应聚焦于减轻肿瘤带来的痛苦,缓解相关症状,尽可能改善其日常饮食、睡眠等生活状态,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舒适生存期为主要目标。“能顺顺当当喘气,就是最大的福气。”复查时杨奶奶的话,道出气道路通后生活质量的改变。这口珍贵“顺气”,是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是团队永不放弃、协同作战的成果。


科普小贴士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反复咳嗽等症状时,需警惕气道狭窄的可能。及时就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保障生命安全。如有相关症状,可到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咨询。

出诊专家:

张黎川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上午